第五章 醫學啟源
一、醫學起源的概念和相關諸因素
§37. 醫學起源概念的辨識
(醫學定義)醫學是人類自身文化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和繼續形成着的認識、保持和增強人類健康,預防和治療疾病,促使機體康復的實踐活動和逐漸成長起來的的科學知識體系。(p179)
(探源)探求醫學的最初淵源,一方面要尋覓原始人類生活中開始隱隱出現的醫學活動的因子和基素,一方面要考查這些因子和基素怎樣逐漸凝聚起來,最後獨立成為專門的知識或學問,即成為系統化的知識。這是一個醫學文而化之的過程。(p179)
§38. 動物本能和人類之愛
(問題)最原始的醫療行為是否本能?為什麼人類能在這種「本能」基礎上發展出醫藥,而動物卻雖有「本能」而無發展?(p181)
(本能毀滅機制)Agnes Heller(1929-)指出「本能毀滅」的過程或機制。而這種過程只存在於人類及其歷史過程之中。她說「人不是受本能制導的生物。不僅如此,人類根本沒有本能,只有本能殘餘。這些本能只表現在很少一些需要最低限度的智力的協調動作中;並且像達爾文早已說過的那樣,這些殘餘也處於遭到毀滅的過程中。」(p181)
人類的愛是社會演化的產物。(p182)
§39. 原始思維和巫術作用
原始思維的最初形式是「集體表象」。「集體表象」是原始群體對於外界環境的條件反射或非條件反射的綜合形式。所謂「本能毀滅機制」大抵就是這樣一種[集體]改造、選擇過程,最終導致固定的集體表象中的儀式那樣一類的東西。於是,最早的醫療活動便很快就帶上了神秘氣氛。隨著社會的分化,個體意識的覺醒(ex:對夢的感受),巫師之類首領式人物出現。巫術醫學較之於更原始的人類醫療來說,顯明的特點在於真正開始將人類生命及其疾病作為一個對象來認識,試圖用自己的神靈體系來解釋病因和發病之間的因果聯繫,並從而嘗試用巫術的方式去控制它、治療它,用超自然的魔法(魔力)去控制另一種超自然的力量。巫師已從原始群中脫穎而出,是第一批知識份子。巫術是原始時代的「科學」,而不僅是「迷信」。二者[巫術、科學]都認定事件的演變是完全有規律的和肯定的。並且由於這些演變由不變的規律所決定,所以可以準確地預見到和推算出來。宗教與迷信卻不同,宗教認定自然的進程在某種程度上是可塑的或可變的,可以誘使或說服這些控制自然進程的強有力的神靈們按照我們的利益改變事物的發展趨向。(p183-5)
§40. 生活和生產勞動經驗與醫學起源的關係
經驗真正起作用是在個體特性和獨立能力發展起來以後,與巫術興起年代相當。可以認為,巫術實際上是借助了經驗,甚至在相當程度上利用了經驗的成長。可經驗累積愈多,對巫術本身具有的破壞性也愈大,最後「漲破」巫術體系,迫使巫術醫學退位。(p187)醫學的起源、分化和發展是與整體原始文化的發展同步的。(p188)生產勞動的經驗是通過原始思維和巫術的形式而綜合到醫學形成(或起源)的過程之中的。(p190)
二、早期醫藥衛生之嚆失
§41. 按摩導引、熱熨灸焫與經絡的發現
最初的熱熨火療,有火就行,未必用艾。按摩導引更簡單直接一些,可自己或請他人用手按壓摩擦以止血、消痛,是人類最自然、最普通的自我療法。在我[馬伯英]看來,按摩、導引、熱熨(灸焫)三者的結合,正是經發現并形成系統的基礎。是先認識到經絡,再認定穴位并使用針灸;并且,針灸和經絡理論的成熟化要比藥物的使用和理論化早。《陰陽十一脉灸經》和《足臂十一脉灸經》這兩出土醫書有兩個明顯的特點:只有經絡分布而沒有穴位;只有十一條經絡而不是十二或十四條經絡。再推而論之,更早之前,只有一些較為淩亂的線狀分布形態被發現。但重要的正是這些較為凌亂的線狀分布形態,引起特殊關注的原因可能來自鑽卜的啟發和熱熨火療、按療法引起的某些特殊反應。甲骨鑽卜,或用鑽齒,或用火灼,或兩者兼行。巫師的注意力不在鑽、灼局部,而在所產生的裂紋以及裂紋的走向;當先民在人體表面施以按壓、灸焫時,會產生線性感傳或紅色線狀分布現象。這種傳感現象與卜兆形象聯繫在一起,又逐漸發現這些徑路與內臟、解除特定部位的病痛相接。這時「治療者」的注意重點也已不在按壓、灸焫的局部,而在於線狀感傳現象及其行走方向了。結合體表靜脉、肌腱等的網狀或線狀分布,一個經絡系統的雛型顯現出來。再經整理,便成了十一經,然後又發展成十二經、十四經系統。開始時人們只在徑路上重復按壓、灸焫,以後發現某些部位特別敏感,于是慢慢地發現了穴位。穴位的占有位置範圍較小,這才又發現了針刺和灸治。導引可能起到了某種輔助作用,使緊張的肌肉鬆弛下來,這些肌肉和肌腱正是經絡系統原始組織部份之一。(p190-3)
§42. 從砭石到針刺
不能認為砭石最初的功用就是針刺。[砭石治痈瘍,微針治攣痹]。砭石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作為外科治療工具而存在,針刺或針灸在《周禮》時代尚未出現(p193)。《內經》時代,已是砭與針並用,故多兩法并提。砭石的主要用途是必開膿腫,或切除贅瘤,其形制當扁平銳緣,如刀如鐮[又名砥石]。砭石還有一用途為按摩和熱熨。九針之制,初始未必是金屬針,可能為石、玉、骨制。但僅為鑱石、巾針類,未分為九。要較上述砭石形制尖銳一些。治療用途為「瀉氣」或「點刺放血」。鑱石終究是石、骨、玉、角類,形制總是比較粗大,使用也總是特別小心。《素問.奇病論》:「身羸瘦,无用鑱石也」。可知鑱石只能用在比較強壯的人。故一般認為,針形鑱石或骨針類會好些,認為考古發現的玉石骨角針形器即是針灸用者。「九針」為一發展過程[從短到長、從粗到細],漢代劉勝墓出土金針、銀針形制,大抵已是成熟階段。上述過程說明由砭石而鑱石而九針,合稱為砭針也可。此過程與先經絡後穴位的發展過程相符合,經絡針灸的理論和實踐從此開始。(p194-8)
§43. 藥物知識的成長
最早的藥物認識從不死之藥開始,然後是巫術和巫化的藥物,到擺脫巫術影響而用來治病。長生之藥可以不死,治病之藥卻被認為有毒。「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其實是指出了不毒者為「食」,有毒者為「藥」。(p198)用藥法甚難,所以這方面的知識增長落後於按摩、熱熨、灸焫、砭刺。同時,這些治療方法所治疾病的嚴重程度和深淺層次亦有異──藥物治療較嚴重而深在的疾病。對藥物的知識,隨經驗的增加而增加。《周禮》中已有明確分配:「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共醫事。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瘍者造焉,則使醫師分而治之。」即分為食醫、疾醫、瘍醫、獸醫四種。良醫用藥有針對性,且能通權達變;藥伍配伍成方,能減輕毒性;按[個人]體質強弱不同用藥。中藥配伍成方的原理經過了從社會、政治、人事潛移默化到自然哲學之理,從而為組方的君臣佐使配伍原則作出了示範或引導。在單味藥和湯液方劑之間,可能還有酒的中介作用。湯液醪醴的發展、應用、取代過程,其脫胎成不用麴酿,而合以姜、桂、猪苓、芡實、烏頭等藥物,就轉化出了方劑。和同原理是中藥方劑學的基礎;烹飪和釀酒,則可能是具體方法上有啟示或中介作用。(p198-203)
§44. 預防醫學的萌芽
占卜可能是最早的預防思想的體現,本義有預測原理,解決無法解決策的疑難問題,包括對疾病的預測。祈禳則可認為是具體預防措施的實行,求諸神明之力,懇求重憐,或驅除凶邪。之後,由人事為主的預測并加預防的意識逐漸增強。這種預防觀念與醫藥衛生直接聯繫起來十分自然。「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預防的方法可分數途,祈禳、禁忌,如前述,民俗中始終存在。注重養生為第二途,包括長生不老術,寧靜不淫,是養生防病最重要的原則。驅除外來致病因素,是第三途。方相氏大儺驅疫,何等規模。無法驅除,則遠避。衛生學上的預防方法多半是趨避性的。有病早治,或治于未形之時,或治之務避免復發,也是中醫預防的途徑之一。用藥物進行預防,《山海經》中的藥物中已述及,涉及防免疾疫的動植物共45種。但用藥物不以巫術的方法預防疾病,要在晚些時候才出現。預防觀念是中醫中形成甚早且又根深蒂固的觀念之一,對後世影響極大。研究中醫史者不可不重視這一點。(p203-8)
§45. 名醫扁鵲──從巫醫中嬗變
專職醫生的出現,標志着醫學文化過程到了一個成熟階段。專職醫生初由巫師分化出來,即巫醫;後又從巫醫蛻變,成為真正的醫生。史傳中醫緩、醫和、文摯等,可謂是中國最早、真正出類拔萃的醫生,也由巫醫蛻變而來。[春秋戰國時代]鬼神致病論的消退,反映人們已經開始走出巫術的泥沼。原始思維的集體表象的光環已經退隱,邏輯和經驗幫助他們從信巫逐漸轉向了信醫。扁鵲是這一轉折過程中最杰出的代表,扁鵲之學,受巫術薰陶[長桑君],亦學得醫術。唯其後捨巫而業醫,恰是由巫醫嬗變為真正醫生的歷史過程的縮影。[扁鵲]「吾不能起死人,直使夫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其六不治:「信巫不信醫不治」,是第一批真正醫生的壯嚴的宣言書。扁鵲命運多舛,為人刺殺,反映了最早的、脫離了巫術而獨立起來的醫學和醫生的艱難歷程。真正的醫生已經出現,區別於巫術醫學的自然哲學醫學理論也正在崛起。(208-215)(馬伯英 1997)
馬伯英. 1997. 《中國醫學文化史》 上海市: 上海人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