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

本文回顧了近五十年來台灣刺青文化的變遷,討論了刺青業走向自主化、專業化的歷程。刺青早期是被壓抑的,和犯罪流氓負面形象連結,形塑了刺青的污名。六零年代以後,刺青業漸漸公開化,有了店面。隨著工具與技術進步,資訊的流通開放,轉印技術開始被使用,圖案變化更加豐富。媒體使刺青以時尚流行的姿態出現,刺青成為文化消費行為。當流行褪去以後,刺青業界必須追求自己的自主性,以回應外來挑戰。刺青業者漸漸注重自律,並形成組織推廣刺青。但是刺青仍舊無法合法化,刺青的污名仍在,政治人物不願意淌「除罪化」的混水。刺青業本身結構鬆散,未能形成強大而有效的力量推動立法,反而場域內部鬥爭虛耗,「除罪」的進程延宕無期。藝術突破上的侷限,使得刺青的專業性未被社會承認,得不到社會賦予的正當性,無法排除污名印象、合法化,而取得專業自主權。刺青業的演進,體現場域自主化的過程。原先受到國家壓制,只能迂迴實踐,蓄勢待發。隨著外部力量的介入,時尚的興起,媒體為刺青業提供了反擊的條件,刺青業浮上了檯面,但刺青業卻又受制於傳播媒體的干預。為了排除干預,刺青業自我界定為藝術,強調職業道德。刺青組織漸漸形成,刺青業者結成組織,集體排除外部的干預,並維護內部的秩序。刺青仍處於轉型的階段,取得自主權是刺青業有待努力的目標。

關鍵詞:刺青、刺青師、紋身、場域、文化變遷、污名。

閱讀全文


angodso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