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平淡,淡的令人出奇
我就坐著,坐了一天
如果要算讀書的話,沒有讀書
但是修改了之前中文很差的刺青草稿
- Dec 25 Sat 2004 00:14
坐了一天的聖誕夜
- Dec 20 Mon 2004 15:27
實踐與反思的相關討論
P102 生產知識的條件,並非產生實踐的條件。
(學院裡教學、閱讀) (實作經驗)
詮釋學循環:對部份的理解來自整體,對整體的理解來自部份。(認識論上的)
- Dec 19 Sun 2004 22:32
坐了一天的星期天
真不錯,雖然今天睡到九點多,沒有起來游泳
但是一起來,就開始讀書,讀實踐與反思第一部份
我要趕快起床意識內化成為我身體的一部份
- Dec 11 Sat 2004 00:43
同一天的晚上 太極拳
太極拳真是好東西
想說要睡覺了...
就打一下太極拳
- Dec 10 Fri 2004 22:12
同樣是第十一天 晚上,打球後
下午休息後,打逐字稿,
總算打完最長的一份,
二個半小時的那一份
- Dec 09 Thu 2004 16:04
第五章 結論:自由的未來
第五章 結論:自由的未來
對於未來,社會學顯得無能為力。因為社會學是做為追溯的智慧而不是做為占卜的現代翻版而發展起來的。人類的狀況並不是由它的過去所預設的,人類歷史也不是由其過去階段所前定的。某件事物一直如此,甚至延續了很長時間這一事實,並不能證明它將一如既往。每一個歷史瞬間都是通向一系列未來的交叉點。處於十字路口是人類社會存在的方式。未來和過去的區別在於它給人類的選擇和行為留下了很大的餘地。沒有選擇就沒有未來,沒有行動也就沒有未來。這也正是未來永遠是未完成式的、不確定的和可塑的原因。社會學不能使我們對社會的未來形態產生一種確定性,另一方面,社會學能夠使我們意識到目前已經日益明顯的趨勢,從而給我們的選擇(在這個行動、在行動和不行動之間)提供諮詢。社會學可以使我們意識到選擇的可能性,為我們司空見慣的生活方式指明一條替代路徑。社會學是為我們中間那些偏愛自覺行動的人提供這些服務的,雖然它並沒有給人以必定成功的慰藉。在最終決定未來形態的諸因素中,至關重要的是人類努力的方向,這也是做出這些努力的人們將要決定的事情。(p111-2)
厚厚的圍牆是消費社會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份,圍牆並不是有形的,知覺擴大和加深了圍牆內外之間的距離。在圍繞著消費自由組成的社會中,每個人都由他或她的消費所界定。牆內是生氣勃勃的,因為他們行使著他們的巿場自由。而牆外的人僅僅是失敗的消費者。圍牆很少以圍牆的面目出現,而是被當做是商品價格、邊際利潤、資金輸出和稅收水準,圍牆潛在的道德攻勢,為出現在公眾面前的道德冷漠性的假面所掩蓋(期待低稅收的人們、因商品的跌價而欣喜,卻沒注意到他人的貧困以及饑荒的延長)。為什麼牆外的人對他們的境況忿忿不平?因為他們無從享有與牆內人完全一樣的消費自由。如果給他們這種機會,他們會用雙手緊緊地抓住它。消費者不是窮人的敵人;他們是美滿生活的典範,是人們竭力模仿的榜樣。窮人受苦是因為他們不自由。而且他們設想獲得巿場上的自由就能結束苦難。消費自由世界的內在不僅界定了牆外人的地位,而且也界定了想像中的退出(exit)。於是我們回到了出發點,以消費者為基礎的社會體制的力量,體現在它擁有博取支持或至少是消除異議的非凡能力,這種力量或能力的牢固基礎是,這種體制成功地貶低、排擠或隱沒了所有其他替代選擇,只有吵吵嚷嚷的官僚統治除外。當然,以消費者為基礎的體制也無法避免來自外部的挑戰,消費主義迄今依然是一種特權(世界資源分配的特權:富國v.s窮國)(p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