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102 生產知識的條件,並非產生實踐的條件。
  (學院裡教學、閱讀) (實作經驗)

詮釋學循環:對部份的理解來自整體,對整體的理解來自部份。(認識論上的)
人透過不停地詮釋,理解身邊事物的關係,從對最一般的事物的理解,到對各個部份深入的了解,最後推到對於人自身存在的理解。人的存在就是詮釋。(存有論上的詮釋學)

關係論與相對主義的區別:
1.關係論強調階段性,Simmel說的好,關係就像人上階梯,每一個位置都會看到不同的東西,進入視線內的關係構成都不同了。用中國人的話來說,「境界」兩字表達的最為貼切;「境」有讓光線進入的意思。
2.相對主義否認真理的存在;但關係論認為在每個不同的階段中,各有暫時的真理,是場域中的人可以去逼近,可以去追求的,隨著每個不同的階段,行動者所追求的真理也不同。
3.後設問題:相對主義的本身如果也是相對的,它本身就站不住腳。

[2.11歷史研究]
對歷史的規範判斷和目的論解釋:
如馬克斯的歷史唯物論五階段,強調必然性,認為歷史會依一定規則,朝一定方向發展。或者是理性進步觀,認為理性推動歷史的發展(被Elias反駁,從歷史心理社會學的角度來看,是對他人看法的在乎)。但Bourdieu認為,過度強調歷史的連續性,就會掩蓋關鍵性的斷裂。歷史並不完全是一個連續性的進程;其中有些斷裂,但斷裂的選擇事實上也是人為的斷定,先秦和秦後雖然政治上是一大斷裂,但是從宗廟祭祀來看則不然。在討論歷史時,應該討論的必要,而適當地依需要來建構研究的對象(場域)。

場域:關係的關係的總和

場域與系統論:
1.Bourdieu談場域與系統論的對比,他所提的系統論只是其中的一種(盧曼),但系統論也不斷地改進,現在己經到第四代了…。(P142)
2.場域與系統論的最大差別,在於場域沒有特定的界限(P142);但Bourdieu場域有其自身邏輯,不可互相化約,並且提到「場域的界限只能通過經驗研究才能確定、場域的界限位於場域效果停止作用的地方、場域作用不是通過一種強加行為來界定的」(p138)。Bourdieu在此模糊了他的場域概念與系統論的區分,場域不可化約的談法,隱含了行動者行動面向的割裂。(ex:小明想從事藝術,但父母不準,這裡其實牽扯到兩個場域,更不用說個人社會生活多面向的可能)
從社會研究的角度來看,將場域劃界是無可厚非的,研究者必須選擇切入的角度,建構研究的場域,以理解現實生活。但在實際的生活中,場域與場域間並非割裂,而是相互重疊,同樣題現在行動者身上。

場域與網絡
1.網絡是穩定的;場域不是
2.網絡有特定的分析要素(ex信賴);場域則強調分配結構(象徵鬥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godsound 的頭像
    angodsound

    Be a man

    angodso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