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試述"文化資本"

首先,要談何謂"資本",資本是累積的勞動。
但勞動本身不能累積,每個人每天所擁有的勞動力就是那麼多,
勞動力無法被保存,因此,不轉化的勞動力,只能被浪費掉。
所以勞動的累積必須透過具體化,身體化,或物化等形式來累積。(這邊好像有混淆勞動
和勞動力的危險)
因為勞動力無法被累積,只能透過其他形式身體化或物化
因此勞動力可能依同一形式,或依不同形式累積。
在累積的過程中,這個形式透過勞動的不斷投入,而得以維繫並擴大
因此,這個累積的過程,所得出的特定形式的資本,具有自存的客觀性。
此種客觀性,依資本的不同形式,而帶來了不同的可能性與不同的不可能性

所謂的文化,指的是在我們意識到之前,就已經能夠獲得的、可用於各種用途的知識。
      而且也包括意識到之後,刻意追尋的,特定的知識。 (好像定義的太粗了)

文化資本,指的是以知識,或資訊形式出現的資本。
它有三種形式:
身體化的,體現在個人身體的技能、慣習、談吐、姿態等等上。
客體化的,作為一種外在的對象,譬如茶壺,陶杯,書,畫,流行服飾等
制度化的,以某種秩序組織起來的規則,譬如証照制度,資格認証的程序等

而當中,制度化的文化資本,是使文化資本可以比較與兌換的首要條件,
譬如,台灣大學文憑,可以拿來與xx大學的文憑拿來作比較
而台灣大學的文憑,也可能可以兌換到一個月薪三萬五的工作
醫師証書,可以作為兌換經濟資本的擔保
(當然,醫生自身的文化資本,即技術能力也是重要的)
這個兌換的運作方式,是更複雜的。

至於其他兩個資本,我就簡單地說
社會資本指的是潛在資源網絡的集合體,所謂潛在資源包括名聲,人脈等等
經濟資本,簡單地來說,就是錢,即抽象化的人類勞動。
經濟資本是其他兩個資本的基礎,但其他兩個資本不能化約成為經濟資本。

三者之間可以互相轉換,但無法互相取代。
其中,文化資本相對來說,比較是無法消耗的,
也就是說,銘刻在身體和心靈上的資本,是拿不走的
但客體化的文化資本,以及制度化的文化資本,仍是可以剝奪的
因此,文化資本有其固著性。不論是固著在集體意識上或銘刻在個人身體上。

文化資本涉及了知識,因而也就涉及了認識的過程。
認識必須透過符號及象徵的媒介,因而,文化資本是一種象徵資本。
所謂的象徵,指的是以符號方式,對行事者集體所呈現的指涉。
但象徵之所以是一種資本的原因,在於其累積的特性,
什麼樣的象徵的連結被認為是正當的,被認為是合理的,是透過歷史累積得來的。
也就是說,人們的認知結構,透過歷史作媒介,而有了特定的內容,
譬如加諸在男女性別分化的對立上,男短髮,女長髮,男勇敢,女溫柔,之類的意象

因此,象徵資本涉及到正當性。也認是說,被認為理所當然的,為集體所共認的。
(譬如清人入關,漢人不留髮,被認為是正當的,入關主政後,被認為是不正當的)
(或男追女,被認為是正當的,而女追男,被認為是奇怪的) (當然現在情況可能有改)
(穿藍白拖鞋,出席飯店的喜酒,被認為是不正當的,盛裝打扮被認為是正當的)

文化資本,轉變為象徵資本的過程,是透過Bourdieu所說的「社會煉金術」
(其他資本轉化成象徵資本,亦透過社會煉金術的過程)
所謂的社會煉金術,指的是把其他形式的資本,轉化為本質性的合法佔有的過程
也就是說,轉化成理所當然,天生如此的過程。

譬如說,
早期的財產由長子繼承,看起來天經地義,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早期女性嫁到男性家,就準備好作媳婦,受婆婆"磨練",被要求忍氣吞聲。
在人人都有投票權之前,非貴族的人無投票權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
臣子忠君、百姓,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
男人出外工作,女人在家帶小孩,天經地義。
懂得拉關係的人,可以升官升得更快,(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潛規則)。(至今如此)


大致上是如此。
得要告一段落了,關於象徵資本的認識與誤識(recognition and dis-recognition)
之後再談吧,談的主要是被支配對於支配結構的共謀,即所謂象徵暴力的加諸。

參考自:Bourdieu "資本的形式" in 《社會資本與文化煉金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odso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