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余蓮《本質或裸體》林志明、張婉真譯;桂冠2004

存有的歷史
但是裸體沒有彼界。「你在此開端也在此結束。」…一個終極已然達到,不再更向前進,而停留於此。我們就在盡頭,在相同者處。(4)

(裸)露也不等同於裸(體)。缺席地這麼徹底,而且毫無例外──在這麼廣大的文化區域上實是罕見──這要求我們加以非常仔細檢視。…這個缺席狀態背後的是一種不可能性,而這一不可能,正可以我們回溯形塑東西思想的元素。我們可以反面地建構這個平行說法:正如同裸體的存在展現且濃縮了歐洲的文化,裸體在中國的缺席,也展現出中國思想文化的特徵。(39)

裸體的可能首先和我們對「形式」的概念有關,而這是由希臘以來一直如此:形式的作用是作為模型、其背景往往被數學化、幾何化,而且,因為它固定了本質的理念,所以具有理想的價值(這是希臘文eidos的意義);形式確立了裸體的地位。(40-2)

(中國對形式的概念)這形式只是一段演變過程暫時的實現,而且這演變也是所有生命必然的過程;因此,形式此時只能被想為一團能量的個體化過程,並且也因為此一個體化,進而暫時可見。這一團能力,就其根抵而言,雖是不可見的,卻又不斷展佈,它的生滅不息構成了這個宇宙;於是裸體所需要的濃度消失了,同時,也沒有本質需要凝固。我的身體來到世間、長大、老去、腐化,它一直是受它得以存在的變化流轉的控制,這變化流轉完全不是眼睛所能看見,因為它是一個持續進行的過程:它並不展現出任何可以持續的狀態,更沒有一個完結性的狀態可以將它的特性完全說出──而這卻是裸體所要固定的;我所能認識的只是一些階段。所謂的forme,至少就我們在中文所譯出的「形」而言,並不是在一個固定的視野中被觀看,而是被認為處在過渡性的狀態中。這時,我們瞭解為何中國人對於希臘用以建立其思想、發展其科學、固定其裸體的穩定形式,並不感到興趣。(42-3)…中國「缺乏」存有的基底,然而由希臘以來,裸體便是建構在這個基底上。(43)

(裸體由形式/物質中而出的劃分)這種像是奇蹟一般給人靜觀的事件,和中國人所強調的餘味無窮中的展開(這總是一種過程的邏輯),正好針鋒相對。(46)

不可能的裸體
(作為模特兒的身體)總之,裸體的力量在於此一吊詭:一個在他的肉體與生命中呼吸的身體,距離我們如此之近──就像我們自己一樣可能具有的沉靜生命──變得只能透過距離去掌握,與我們絕斷,被棄置於事物之一方,它的存在,只為了透過它,臻至理想。(119)

如果我們常常形容文人畫家在書寫,那是為了表示他描繪的竹子、石頭或人物,從未與一種言說意圖相決裂;而他所描繪的形態,即使是取自於外在世界,也貫注有他的主觀性。許多畫論都堅持這一點,甚至認為這一點是最關鍵的:不論畫什麼,即使其是竹子或石頭,中國畫家都從與它「心意相交」開始(「神會」的觀念);透過它,他全然表露自身。「接納」形態,「傾出」情感:這是在兩端之間相互的開口及交互作用,才使得詩與畫的共同程序得誕生;而畫家的「寫」──具表達力的寫,與裸體體現的客觀性及孤立性的觀念,相距何其遙遠。(120)

多筆畫並不一定能表現一兩筆能在突然間所達到的境界;正是如此人們達到所謂的「微妙」,這一「微妙」未曾歇止地湧現:繪畫與詩歌皆富饒比興。(125)

在文人畫中,意念的表達是藉由微不足道、無關大體,卻又具標指性(indicielle)的地方傳達出來的。從這裡更突顯出裸體之於我們的對比之處。因為,在西方藝術中,人體的形態以一種根本上為象徵性的方式傳達內在的情感,或者說理念。這裡是整體的形態,以其固有的結構,全部地受到含攝。(125)

標指及是痕跡之屬,而非影像之屬;象微指向再現的邏輯(呼喚一種在意念層面再建意義的詮釋),標指則指向暗示(或比喻)的邏輯,它希望受到延伸或展佈以得到完滿的效果。(130)

裸體屹立在兩個要求的交會處,而它們對應到兩個相互補充的邏輯:其一為揭露(形象為具顯露性的),其二為形塑(以達到理想的形象)。如此裸體方得以發展。然而,中國文明懷疑形象之顯露性的力量,它一直無視於宗教性啟示──它較喜好探索徵兆,一如用火烤骨頭或龜甲造成龜甲造成龜裂,再以這些痕跡探測未來的運勢;同樣地,其「理性」對我而言比較是圖式型的(schématisante),而非模塑化的(modélisante)。對於有意義的特徵非常注意,卻不願意以形式與本質建立一個抽象的世界。(134)

後記:
  之前看了余蓮的《迂迴與進入》,覺得很喜歡,現在再看他的《本質或裸體》,一樣很喜歡,雖然很多地方我看不懂,但也沒有想花很多時間停留打轉,所以就用快速瀏覽的方式閱讀。我還是很喜歡他對中國文化的說法,道是一種過程。而他在談「形」的時候,我也想到賴公所說的「因某種契合而成形,但會持續地流轉變動」,傳統中國沒有至高抽象的「型」存在。即無超越性存在。這讓我又想起了余蓮論人際關係的部分,從細微處,旁敲側擊,溝通是一種雙方參與的猜測揣摩的過程。雖然我覺得有話直話比較好,但我卻越來越覺得,學會迂迴的表達也是很重要的。然後,我又要開始面對我的報告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godsound 的頭像
    angodsound

    Be a man

    angodso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