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
1.1字形本義
據《漢語大字典》:「《說文》:『饋客芻米也。从米,气聲』。…王鳴盛《蛾術編》『案:「气」字隸變,以「氣」代「气」。…气廢而不用,而「氣」之本義則專用重文「餼」代之。』」(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 1992)

「气」。大部份字典多依《說文》之說解作「雲氣」。(王力 2002; 谷衍奎 2003;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 1992; 蘇培成 1999)。何金松質疑「气為雲气」之說,但原義為何,仍不明朗。他提到「甲骨文作□,本義是空氣。空氣充滿於地球表面的大氣層中,因為看不見,不如雲氣有形,但憑呼吸可以感到它的存在。上下兩橫畫表示天地,中間一短畫表示空氣,指示結構。」(何金松 2004)其字形為與「三」區別,到春秋戰國變其形構,改為曲筆。(何金松 2004; 陳初生 2004)
徐中舒認為「象河床涸竭之形,=象河之兩岸,加-於其中表示水流已盡。即汔之本字。《說文》:『汔,水涸也。』又孳乳為訖,《說文》:『訖,止也。』引申為盡。小篆(言為)作□,借為雲气之气。又省作乞,從乞之字多保留气字初義。(徐中舒 2003)」

小結:從上來看,氣為後起字,原字為「气」,其源可歸為二說:(1)雲氣說/空氣說(2)河床涸竭說。

1.2 字義
「气」
(1.a)讀作qì。雲氣,引申凡氣之稱;(1.b)通「餼」,發放或領取糧食。
(2)讀作(乞)。乞求,給予,後作「乞」。王念孫疏証:「乞…為求又為與,…義有相反而相因者。」(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 1992)

「氣」
(1)讀作xì。贈送人的精食或飼料。後作「餼」。
(2)讀作qì。
(2.a)自然或社會的現象:雲氣;氣體的通稱,指自然冷熱陰隌的現象。節氣,氣候。風尚,風氣。氣象,景象。
(2.b1)人的生理現象:呼吸,氣息;氣味;嗅、聞。氣力。
(2.b2)人的狀態:憤怒,生氣。氣勢。作風,習氣;志,志氣;意氣,感情。指人或物的某種特質或屬性。
(2.c)專有概念:中國古代哲學概念:中醫用語;中國古代文學批評術語,多指作者的才性、氣質以及由此形成的作品的風格。
(2.d)其它:舊指氣數;命運。方言。後綴詞。通「器」,器具、器皿。(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 1992)

1.3 同部首的相關字
氜:同陽。《正字通.气部》:「俗陽字」。
(气月):同陰。《正字通.气部》:「俗陰字」。
(气火):同氣。
氛:《說文》:「祥气也。從气,分聲。雰,氛或从雨。」(1)古代所謂預示吉凶微兆的雲氣。(2)寒氣。
氤:(1)元氣;天地合氣,即古代所說天地陰陽二氣的交合。(2)火氣。
氲:(1)烟、雲氣。(2)氣盛而充盈。(3)愠;愠怒;臉變色。(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 1992)

小結:氛、氤、氲,多為天地氣象變化之屬。
   氜、(气月)、則可能反映氣論思想,以氣作為天地元素,來理解自然。
   (气火),則可能是前人感覺到火所帶來的空氣流動,而寫成的文字。

1.4. 臧克和先生的<說文音系分類>
和「气」相關的音系分類
以音來作區分:
音 字、義 歸納

訖:止也。从言气聲。(qì)(居迄切)
汽:水涸也。或曰:泣下。从水气聲。《詩》曰:「汽可小康」(qì)(許訖切)
(艸乞):芞輿也。从艸气聲。(qì)去訖切。 (1) 止、盡(2) ?

ji 
刉:劃傷。从刀气聲。一曰斷也。又讀若(歹豈)。一曰刀不利,於瓦石上气刂之。(ji)(古外切)
吃:言蹇難也。从口气聲。(jí)居乙切。
(乞欠):(夭屰)也。从欠气聲。一曰口不便言。(jì)居氣切。
(走乞):直行也。从走气聲。(jí)魚訖切(《廣韻》:其訖切)。 (1) 難(2) ?

ku (乞頁):禿也。从頁气聲。(ku [u上+ “-”])苦骨切。 盡

hé 
齕:齧也。从齒气聲。(hé)(戶骨切。《廣韻》:「下沒切」。
紇:絲下也[按:下等絲]。从系气聲。(hé)下沒切。
(禾乞):(禾氏口) 也。从禾气聲。(hè)居氣切(《廣韻》:「下沒切」)。
(麥乞):堅麥也。从麥气聲。(hè)乎沒切。 (1) 盡(2) 物類[紇、(禾乞)、(麥乞)]

gài 杚:平也。从木气聲。(gài)古沒切。 ?

yì 圪:牆高也。《詩》曰:「崇墉(土气)(土气)。」从土气聲(yì)魚迄聲。
仡:勇壯也。从人气聲。《周書》:「(人气)(人气)勇夫」。(yì)(魚訖切)。
(乞虎):虎 皃。从虎气聲。(yì)魚迄切。 (1)樣貌[牆、人、虎]

xì 氣:饋客芻米也。从米气聲。《春秋傳》曰:「齊人來氣諸侯。」(xì)(許既切),氣或从既,氣或从食。
忥:癡皃。从心气聲。(xì)許既切。
釳:乘輿馬頭上防(金气)。插以翟尾、鐵翮、象角。所以防綱羅(金气)去之。从金气聲。(xì)(許訖切) (1) 予、取。(2) 樣貌(3) 工具

[氣]
音 字、義 歸納
xì 愾:大息也。从心从氣,氣亦聲。《詩》:「愾我寤歎。」(xì)(許既切)
鎎:怒戰也。从金氣聲。《春秋傳》:「諸矦敵王所鎎。」(xì)(許既切)

1.5 依字義來分類(另加訖字)
字 義 歸納
訖 止 止(言止;水止而涸)
至(刀、齒、足至而止)
可歸為止、至。

汽 水涸
刉 斷
齕 齧
(走乞) 直行
迄 至。 [(从辵气聲)。(qì)許訖切。]
氣 饋客芻米也 予(米至於人?)

圪 牆高 樣貌
(1)高壯
(2)難
(3)?

仡 勇壯
(乞虎) 虎皃
忥 癡皃
(乞頁) 禿
吃、(乞欠) 言蹇難;口不便言
杚 平(?)

紇 絲下 物類
(禾乞) 禾氏口
(麥乞) 堅麥也
釳 乘輿馬頭上防(金气) 

小結:
(1)依上來看,「止至」之義可與徐「水涸」之說相合。
(2)而「樣貌」,則與氣予人之觀感相關,說不出來,是一種對整體形象的觀感。或可與「雲氣」義拉上關係,這是我的推測。
(3)「物類」則是物的具體形式。但已包括對物的質性形容。如下等絲、堅麥。

2.詞的考察:
2.1構詞(以《漢語大詞典》為本)
[气](1)氣的古字(2)氣的簡化字。(p3814)

[氣](以《漢語大詞典》所選,目前僅限於正序字詞)
自然 

天文:氣令。氣母 。氣序 。氣氛 (1)。氣和 (1)。氣勁 (1) 。氣色 (2)。氣候 (1,2,3)。氣流。氣浪 。氣象 。氣   溫。氣節 (2)。氣翳。氣狀(2)。氣朔 。氣祲 。氣暈。氣數 (2)。氣緯 。氣機 (2)。

地理:氣土 。氣俗 。氣習(1) 。氣度(4)。氣象(3)。氣象萬千。

物理:氣泡。氣燄(1)。氣品 (1)。氣態。氣質 (4)。氣體。氣壓。

變化:氣化 (1)。氣運 (1)。

其它:氣厲 。氣邪 。


人 
人的生理:氣力。氣血 。氣口。氣門 。氣命 。氣息 。氣脈 。氣海。氣虛。氣情 。氣幹 (1)。氣管。氣色(1)。氣味(1)。氣韻(3)

人的病理:氣咽 。氣疫 。氣逆 。氣索 。氣鬲病 。氣息奄奄。氣胸。氣厥。氣結。氣絕。氣盡。氣噎。

人的神態:

[呼急促]:氣湊 。氣喘。氣喘吁吁。氣喘如牛。氣喘喘。氣咻咻 。氣咍咍 。氣撲撲。氣噓噓。氣短 (1)。氣竭聲嘶。

[怒]  :氣不平。氣不忿。氣不過。氣不憤。氣丕丕 。氣生氣死 。氣吁吁。氣沖沖。氣吼。氣吼吼。氣虎虎。氣呼呼。氣哄哄 。氣忿。氣忿忿。氣狠狠。氣急。氣急敗喪。氣急敗壞。氣恨恨。氣哺哺。氣哼哼。氣殺鍾馗。氣哄哄。氣湧如山。氣惱。氣鼓鼓。氣勢洶洶。氣塞。氣衝牛斗。氣憤。氣憤憤。氣頭上。氣臌。氣蠱 。

[怒脾性]:氣性(3)。氣重 。氣剛 。

[喪氣悶]:氣苦。氣消膽奪 。氣喪。氣沮。氣索。氣短(2)。氣斷聲吞。氣悶。氣懣。氣悶悶。氣結(2)。氣奪。氣鬱。氣餒。氣孱。氣懾。氣下 。

[氣盛] :氣血方剛。氣充志驕。氣驕志滿。氣宇軒昂。氣吞 。氣吞山河。氣吞宇宙。氣吞虹蜺。氣吞湖海。氣洶洶。氣壯山河。氣壯理直。氣壯膽粗。氣茂。氣昂昂。氣勃勃。氣食牛 。氣滿志得。氣滿志驕。氣炎。氣燄 (1,2)。氣勁(2)。氣俠 。氣派。氣勇。氣踰霄漢。氣決 。〔反義詞〕氣忍聲吞。氣歇 。

[神態風貌]氣宇。氣品(2)。氣志 。氣秀 。氣局 。氣尚 。氣味 (3)。氣岸。氣和(2)。氣性 (1,2)。氣狀 。氣品(2)。氣骨。氣信 。氣度 。氣矜。氣格。氣候(5,6)。氣盛。氣略。氣象(5,6,7)。氣習(2)。氣雄。氣量。氣幹(2)。氣概。氣業。氣節(1)。氣像。氣稟 。氣義。氣意。氣魄。氣貌。氣褊。氣質(1,2,3)。氣調。氣斷 。氣識。氣韻 (1,2)。氣勢 [反義詞] 氣昏 。



人事物 

應合:氣合 。氣味(2)。氣味相投。氣義相投。氣誼。氣誼相投。氣類 。氣誼。氣應 。

方術:氣運(2)、氣禁 。氣數(1)。氣訣 。

物品:氣死風 。氣核 。氣根[植物]。氣球。氣毬 。氣窗。氣槍。氣樓。氣輿 。氣囊。

身份:氣望 。氣氛(2)。

其它 特殊概念:氣分 。氣功。氣化(2)。氣律 。氣機(1,5)


無法分類:氣長 。氣觸 。氣聽 。氣決泉達 。(羅竹風主編 1997)


小結:關於氣的構詞,真的很龐大。粗分為四類:自然、人、人事、其它。但還是相當不足,於是又細分。其中以「人」中的「人的神態」為最大宗,包括描繪人的氣度與情緒;外加生理病理的形態,合計三大類。「氣」在中國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或許可以說「氣」是構成傳統中國人認識世界的一個基本原素吧。





2.2反義字詞(以《反義詞大詞典》為本)
情緒
氣沖沖、氣鼓鼓、氣呼呼、氣洶洶 樂顛顛、樂呵呵、樂融融、樂陶陶、樂滋滋、喜沖沖、喜洋洋、喜滋滋[喜孜孜、喜恣恣]、興沖沖 悲切切

神態
氣洋洋 懶洋洋
氣宇軒昂[器宇軒昂]、相貌堂堂、儀表堂堂 猥瑣不堪

局勢
氣息奄奄、奄奄一息、江河日下、每況愈下[每下愈況] 步步高升、方興未艾、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應合
沆瀣一氣、氣味相味[臭味相投]、情投意合、心心相印、意氣相投、志同道合 方枘圓鑿[方鑿圓枘、圓鑿方枘]、格格不入(張慶云、張志毅 2003)

小結:從上面的考察,可以看出氣的構詞在使用時,在情緒、神態、局勢、應合等四方面,可以找到相對立的詞義域。

總結:
「氣」在中國文化裡發展淵源流長,其意涵豐富多元。在以上的討論當中,從字形來看,我們看到兩個很具象的理解方式:「河涸」說以及「雲氣/空氣」說。如果學者的推測是接近事實的,那麼我們可以推論,對於先民來說,氣是很具體的表現,像天空的雲氣一般可見,像河水一樣地流動,在天地間運行流變,充斥於自然與人世,影響人甚為巨大。在中國文化中,人們對於宇宙萬物的認識,受到「氣論」的影響,不論物類、樣貌、動作,都可以看到「气」的跡象(無意中發現,「乾」旁不正也是「乞」嗎?或許可以解為「日位林中,日正當中之貌[乞,極也,貌也],這當然也還是推測。」)。後來在構詞當中,更可以看到以「氣」作為配字的詞,廣涉天文、地理、物理、道德人格、品性脾氣、醫學、占卜、星象等等,真可以說「氣無所不在」。
  但作者也發現,就構詞來看,有許多詞是作者相當陌生的,有許多詞在當代社會已較為少見,使得作者不得不抄錄解釋以備忘。這有可能是作者自身認識的侷限,但是否也可能反映了社會的變遷,使得許多詞彙在當代社會已不再使用,是否也深層也反映了中國文化的變遷,人們的認識論基礎的改變呢?如果是的話,那麼新時代又是怎麼看待舊時代的「氣論」思想呢?「氣」字的未來取象又是什麼呢?是新時代的微粒子概念呢?還是波動的概念?或者其他更多想像的可能?我想關於這個問題,就留待之後更深入的討論吧。

後記:方法論上的問題。
(1) 工具書的問題。反義詞字典到底要怎麼用啊?我覺得我用的很鳥,我不知道如何用它來建構研究對象。
(2) 詞的問題。第一,當資料(ex:這次「氣」的構詞)量很龐大的時候,分類成為一個難題,我不知道我這次作得如何,望老師指導。
第二,要是「詞」的質很複雜時(我是指一個詞充滿了五六個以上的意義時),又該怎麼來作分類呢?像我在分「氣勢、氣機、氣脈」等詞時,就遇到這樣的困難,不知道該放那兒好,只好想辦法硬塞。
(3) 音系的問題。我在1.4節試著用臧克和先生的<說文音系分類>想找出某些規律,但發現好像徒勞無功了。是因為我自己分類的問題,還是因為用大陸拼音所造成的窘境?除了深入聲韻學,目前似乎沒有跳脫大陸拼音方式的方法(唉…我大三被當掉的聲韻學啊…)。我該怎麼來看這個問題?
(4)對了…只是想說,許慎雖然有他時代的限制,但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當初的分類方式,還蠻奧妙的,尤其是在略為翻看了臧克和先生的《說文解字的文化說解》更有這種感覺。

參考資料:
王力. 2002. 《王力古漢語字典》. 北京: 中華書局.
何金松. 2004. 《漢字文化解讀》. 武漢: 湖北人民出版社.
谷衍奎. 2003. 《漢字源流字典》. 北京: 華夏出版社.
徐中舒. 2003. 《甲骨文字典》. 四川: 四川辭書出版社.
張慶云、張志毅. 2003. 《反義詞大詞典》, Edited by 王海東等編.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陳初生. 2004. 《金文常用字典》. 西安市: 陜西人民社.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 1992. 《漢語大字典》. 武漢: 湖北辭書社出版.
羅竹風主編. 1997. 《漢語大詞典》, Edited by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 上海市: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蘇培成, 曹先擢. 1999. 《漢字形義分析字典》.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odso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