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七章 成年的兒童

 

如果沒有對成人的概念清楚界定,我們就無法說明童年的概念。因此,本書立論的根據──由於電子資訊環境導使兒童概念逐漸消失,也可換成:電子資訊環境也導使成人世界的概念日漸消失。(107)

 

在電視時代人類共有三階段的生命,一端是嬰兒期,另一端是老年期,中間則是所謂的「成年兒童期」。所謂的「成年兒童」的定義是,一位在知識、情感能力發展上尚未完全的成人,尤其是他們與兒童的差異不大。(108)一旦人類成長環境中的象徵領域,改變其形式和內容,尤其是社會變得不再區分兒童與成人的情感世界時,原先的成人與兒童這兩個階段的生命必然會合而為一。這就是我的理論。(108)

 

政治新聞中的象徵形式已經徹底改變了。在電視時代,政治判斷力已經從評估個人的政治主張,變成對政治人物形象直覺、情緒化的評估。(109)政治判斷力的定義轉變,並不始於電視時代。事實上,它源起於十九世紀時的圖像革命所造成的副效果。(109)

 

[配樂的目的何在?]電影或戲劇節目中亦有配樂,目的在於刺激觀眾的情緒、製造緊張,以及建立期望等等。但是,電影配樂與電視新聞節目配樂在功能上有一重大的區別,電影配樂是根據不同情緒變化音樂的表情,恐怖的音樂、快樂的音樂、浪漫的音樂等等。新聞節目上,不管頭條新聞是入侵阿富汗或是通迥巿政預算或是球賽勝利,都是相同的配樂。由於它每天晚上使用相同的配樂,在相同時段播出,以配合每天不同事件的報導,電視新聞節目一而再地發展出的主旨是:每天都沒有什麼新鮮的差別,昨天的心情跟今天並無二致,甚至說,今天的件事實上是毫無意義可言的。(111)[在此我不同意作者的解釋,我認為相同的音樂,意味著延續性,像是收看連續劇一樣,今日的一些新聞,是昨日的新的延續,例如李雙全命案可以大字打出「第141天」,這樣的字眼,感覺起來就像是第141集的節目一般。]

 

這項主題是經由多種方法發展出來的。包括美貌、速度和孤立。(111)

 

A[重點是誰在播報,而非內容](112)

 

B觀眾很難去「思考」整個事件,其次,也無法「感覺」整個事件。(112)

 

C電視新聞上所報導的事件完全是抽離歷史背景或任何脈絡的,它以分割、快速的一則接著另一則的方式,洗劫觀眾的心靈,沒有什麼變化。這就是電視的麻醉效果,讓觀眾毫無感覺可言。(113)電視新聞節目所營造的興奮感,主要來自它的速度,而非內容,令人興奮的是資訊的流通,而非新聞的意義。(113)

 

[電視對態度培養的影響]電視新聞節目是非常可怕的超現實東西,而且相當孤立,事件與事件之間沒有任何關係可言。(113)電視新聞節目[提供給人的態度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比重的問題。所有的事件完全是自由心證的;歷史也是不相干的;評比事件的重要價值沒什麼道理可言。總之,新聞並不是成人對世界的看法、觀點。(114) [想到以阿爭端在台只佔小篇幅,而大幅報導趙建銘週邊八卦之事,就覺得我們的媒體所反映出來的,亦是成年兒童的看法;但這樣來看,是否又太帶有「啟蒙意涵」呢?]

 

[商業人和宗教人的萎縮;理性的凋萎]自從圖像革命以後,所謂的商業人基本上是不理性的,無法以辯證或理性的對話來加以接觸。廣告上的賣點並非是事實 ,而是偶像,成人與兒童皆可大力效忠。(115)

 

事實上,我認為電視廣告是一種宗教文獻的說法,完全公平。大部分重要的電視廣告都採取一種宗教寓言的形式,以某一個神學為中心思想。(116)科技無知感的震撼力,是電視廣告的神學觀中特別重要的一點,因為它不時提醒教友的弱點。(117)

 

無知的人只需要接受忠告就好了。這一個問題非常重要,無庸置疑,因為它同時在販賣兩種訊息:人不只應該及早接受勸告,也應有責任勸人改正。[同儕壓力](118)

 

救贖自己的第二條路是,個人是否有意願將別人的勸告化為行動。(118)

 

由於電視廣告很精簡,因此廣告的最後五秒通常擔負著雙重使命。「奇蹟」是最重要的關鍵,電視廣告形容各式各樣迷戀奇蹟的現象,在宗教文獻中往往不乏其例。上帝就是科技。究竟我們何時將對上帝的傳統信仰,改變為迷信科技無所不能的力量,答案並不清楚。我們應當強調的是電視廣告對此項轉變沒有影響,只能說電視廣告反映這種變遷,記錄這種變遷,擴大變遷的範圍等等,因此,它影響到宗教傾向的成熟行為日漸消失。(119)

 

電視媒體本身的特性,而不是觀眾的特性,導使兒童與成人的分界模糊,製造了所謂的成人似的兒童。(120)

 

電視以故事方式報導一件事。(121)

 

WCBS電視台更有概念,它知道文字論述的時代已經結束了,這是印刷術刻意倡導下的時代,讓成人的心靈因而特別的不同。但是,它已經被口說時代所取代,或者更精確、更圖像化的說,它已經被演藝界時代所取代了。首先,電視的本質是能將生活中的每一個面向以作秀的形態表達出來。它不用任何主義、術語、邏輯、儀式、傳統來鎮壓觀眾的心靈,觀眾只需對於牧師個人的魅力有所回應就夠了。(122)印刷品代表一個放慢度的心靈。電子媒介則代表加快速變的心靈。(123)[第二個含意則是]電視媒體正是用來展現、用來「秀」的,拋棄抽象,讓每一樣東西具體化。(123)

 

[提問]究竟一個以圖像和故事為主的文化,對成人有何影響呢?一個完全注重此時此刻的媒體,既然無法表露時間的連續性,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貶低知性的複雜度,並一味重視個人特色的媒體,會製造什麼效果?隨時在尋求立即的、感性的反應,這樣的媒體會有何種效果?(124)

 

 

第八章 消逝的兒童

 

對我而言,童年是否存在,端賴文化傳承的內容與方法而定。(129)

 

在電視節目上將兒童「成人化」的現象,也發生在電影上。(131)

 

不只是小孩日漸「大人化」,而且是大人日漸「兒童化」。(133)

 

電視中最常用的成人模式就是兒童,這個模式幾乎可以在任何形式的節目中看到。(134)(競爭、熱情、順從、比賽節目)

 

電視媒體嘗試反映流行的價值與風格。在目前情形下,兒童的價值與風格與成人的價值、風格,早已經融合為一。(134)[兒童穿西裝,成人穿球鞋]但童年的概念日漸消逝時,象徵童年的符號也跟著消失。(135)[我覺得這樣的論斷太過武斷,忽略了社會分化的異質性]

 

消失的歷程,也顯現在飲食習慣上。(135)

 

類似將兒童與成人的價值與風格混為一談的現象,最明顯的莫過於兒童的遊戲。[是運動,而非遊戲;或者說是競爭,而不只是運動](135)兒童的遊戲已經變成大人最著迷的領域,已經變成專業化了,已經不再是獨立於成人世界之外的領域了。將兒童帶入世界業餘賽、專業賽的現象,當然都跟這些有關。[和名、利拉扯在一起]。當童年的概念逐漸消逝時,兒童對遊戲的看法也勢必跟著消逝。(137)[我想起我運動時,總會帶有很強的競爭性,表現出的是侵略、勝利;而不僅僅是遊戲,童年的消逝,是啊,童年的消逝,遊戲也不再是遊戲了…]

 

兒童與成人的看法日趨一致的現象,也顯現在他們對娛樂的品味上。(137)娛樂成人的節目,也同時能娛樂兒童,二者的娛樂效果一致[例如廸士尼動畫]

 

兒童的識字能力普遍下降的事實,也可以用來顯示成人愈來愈不關切語言的事實。(139)兒童的語言對成人造成的影響,遠大於成人的語言對兒童的影響。(139-40)

 

當成人與兒童在語言、服裝、品味、飲食習慣上日趨一致時,所謂的文明的意義與實踐也會對等的日趨下降,而文明又植基於社會階層的觀念。(140)我相信,所有前述的觀察和推論是童年現象消失的指標,也是成人性格相對的矮化。(141)犯罪就像其他任何東西一樣,再也不是專屬於成人的活動。(141)[在兒童犯的罪愈來愈成人的情況下,法令對於兒童是否應應用成年人法律感到動搖]

 

我們的結論,(至少部份是),許多成人對兒童有不同的看法,而且這種看法與十四世紀通行的看法無甚差別:兒童就是大人的雛型。(143)[EX性行為、性病罹患率平均年齡下降]。相對的,也有許多跡象顯示成人「兒童化」的現象愈來愈普遍。(145)[不負對兒童、父母的撫養責任、離婚率]

 

[相應而生的兩種哲學觀]其中一個理念相信,童年雖然脆弱但是很重要,希望要保護兒童免於受到疏忽及虐待。採取這個觀點的人主張,一旦父母不負責任,有關單任就應該以公權力介入。這個觀點起源自十九世紀,而且是童工法、少年犯法規,和其他人性保護措施的進一步延伸。另一個「兒童權益」的觀點,則反對成人監管、控制兒童,並且倡導童年消失的哲學觀。它主張「兒童」的社會分類本身,就是一種壓迫的概念,所以要盡可能致力於解放兒童,免於各種限制。(146)[教育要教什麼本身成為問題,教育目標為何?知書達禮不再重要?收入比較重要?]這種觀點所倡導的只是企圖將一個文化上無法挽救的現象合理化。(148)

 

 

第九章 六大問題

 

1.童年是被發現或被發明的?

 

童年的概念是一個社會現象,而非生物上的必然。(149)

 

2.童年概念的消逝,代表美國文化的日趨下流嗎?

 

3.究竟「道德法定成年團體」和其他基督教基本教義派的團體對童年概念的維護,有多大的貢獻?

 

4.有沒有任何傳統科技,具有潛力足以維護童年的需求?

 

5.有沒有任何社會機構,不只有能力,而且有足夠的決心,得以挽救童年現象日益消逝的趨勢?

 

事實上,只有婦女才是童年的擁護者,是婦女一直在形塑、保護童年。(156)

 

6.個人在對抗社會現象時,真的那麼無力嗎?

 

 

 

筆記: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概念是「成年兒童」這個概念。雖然我不完全同意作者將這一段時間所分佈的人全部均質化,忽略了社會分類的重要意義。「成年兒童」指的是成人與兒童的分野逐漸消失,成人越來越像兒童,兒童也越來越像成人。換個方式來說,就是階段性的模糊吧。政治人物不能知所進退,學生學習不分階段輕重,國家發展短視近利,追求愛情要求速食。生活中,除了刺激,或者說是麻痺,就什麼也沒有了吧。弗洛依德以及埃利亞斯提示自制是文明進程的條件。個人人格的成熟,也就是意味著他能自制,知羞恥,知所進退,知道自己在何時何時該作什麼。這似乎回到了規範面,但對我而言,我最需要的就是自我規範吧。加油,腳下要踏實點,be a ma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godsound 的頭像
    angodsound

    Be a man

    angodso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