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馬克思《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
2002 中共中央馬克思 恩格斯 列寧 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 
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

序言
馬克思在本書序言寫道,這本書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交換關係」(8),最終目的是「揭示現代社會的經濟發展運動規律」(11)他強調社會發展有自身規律,個人是這些發展的產物,他說「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不管個人在主觀上怎樣超脫各種關係,他在社會意義上總是這些關係的產物。」(12)。

這本書的書名名為《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之所以強調政治經濟學批批,是因為他認為德國沒有發展政治經濟學的條件,但是可以對政治經濟學進行批判,其讀者設定無產階級,故如此名之。他說:「德國社會特殊的歷史發展,排除了『資產階級』經濟學在德國取得任何獨創的成就的可能性,但是沒有排除過對它進行批判的可能性。就這種批判代表一個階級而論,它能代表的只是這樣一個階級,這個階級歷史使命是推翻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最後消滅階級。這個階級就是無產階級。」(18)

站在反對觀念論的唯物論立場上,馬克思所謂的批判,「不是將事實和觀念比較對照,而是把一種事實同另一種事實比較對照。對這種批判唯一重要的是,把兩種事實盡
量準確地研究清楚,使之真正形成相互不同的發展階段,但尤其重要的是,同樣準確地把各種秩序的序列、把這些發展階段所表現出來的聯貫性和聯繫研究清楚…。」他否認經濟生活具有一般規律,指出每個歷史時期都有它自己的規律。他所採用的方法是唯物論的辯証法,「辯証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証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証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24)透過這本方法,馬克思指出了資本主義社會所必然面對的危機。

第一卷 資本的生產過程
第一篇 商品和貨幣
接下來,就讓我們進入正文,看看馬克思是怎麼進行對資本的分析。他第一卷分析資本的生產過程,在此,我們僅討論第一篇第一章<商品>,有機會的話,再來對其他章節進行分析討論。

之所以一開頭就討論商品,是因為在資本主義的社會財富,表現為龐大的商品堆積,商品是這種財富的元素形式。(47)那麼,什麼是商品呢?馬克思指出,商品首先是「一個外界的對象,一個靠自己的屬性來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物。」(47)物品這種為人所用的有用性,即是物的「使用價值」,使用價值構成了財富的物質內容,而在馬克思所要考察的社會形式中,使用價值同時又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48)「交換價值則是首先表現為一種使用價值同另一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量的關係或比例,這個比例隨著時間和地點的不同而不斷改變。」(49)商品的交換價值,表明了商品所共有的某個東西,但商品之所以能夠交換,正是因為商品的表現形式不同。(49)這種表現形式的不同,即物質屬性上的差異,造就了使用價值上的差異,具商品具有質的差異;但是交換關係抽去了商品的使用價值,使得商品僅剩下勞動產品的屬性,而這種勞動產品即是人類勞動力的凝結,這種勞動產品累積了人類勞動,耗費了人類的勞動力,因此,物的價值──商品價值──即是由人類勞動所決定。(50-1)因此,在商品的交換關係或交換價值中表現出來的共同東西,也就是商品的價值,即抽象人類勞動。因此,馬克思說「使用價值或財物具有價值,只是因為有抽象人類勞動體現或物化在裡面。」(51)商品的價值的量的計算,則是「由勞動的量來進行計算,勞動的量又是用勞動的持續時間來計算。」(51-2)這邊的勞動量指的是社會平均勞動所必須的平均必要勞動時間或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經過一些討論以後,馬克思得出結論:「商品的價值量與體現在商品中的勞動的量成工比,與這一勞動的生產力成反比。」(54)
因此,馬克思指出了商品的二重性,即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

馬克思指出當勞動表現為價值時,也就不再具有作為使用價值的創造者所具有的那些特徵。(54)上一句的意思是說,勞動創造了物的使用價值,這種有用勞動,是人類的生存條件,是人和自然的物質變換即人類生活得以實現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簡言之,種種商品體,是自然物質和勞動這兩種要素的結合。因此,使用價值並不僅僅來自勞動,還來自於自然物質。(56-7)當勞動表現為價值時,就把生產活動的特定性質給撇開了,因此,生產活動就只剩下一點:即它是人類勞動力的耗費。為了簡化討論,馬克思在此把各種勞動力直接當作簡單勞動力 。(58)在討論了勞動力與價值的關係以後,馬克思指出,「就使用價值來說,有意義的只是商品包含的勞動的質,就價值量來說,有意義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勞動的量,不過這種勞動已經化為沒有什麼質的區別的人類勞動。」(59)接著,他提及了隨著物質財富的量的增長(即更多使用價值),它的價值量可能會同時下降,他指出這種運動來源於勞動的二重性,譬如物的生產時間縮短,在同一時間內物的產量增加(使用價值增加),但是因為時間縮短,累積的勞動時間亦縮短,故價值(交換價值)減少。最後,馬克思將勞動與價值的關係作了總結。他說「一切勞動,從一方面看,是人類勞動力在生理學意義上的耗費;作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類勞動,它形成商品價值(按:量)。一切勞動,從另一方面看,是人類勞動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費,作為具體的有用勞動,它生產使用價值。」(60)
物之「所以是商品,是因為它們是二重物,既是使用物品又是價值承擔者。因此,它們表現為商品或具有商品的形式,只是由於它們具有二重的形式,即自然形式和價值形式」。(61)「商品只有作為同一的社會單位即人類勞動的表現才具有價值對象性,因而它們的價值對象性純粹是社會的,那麼不用說,價值對象性只能在商品同商品的社會關係中表現出來。」(61)因此,從商品的交換關係出發,才能探索到隱藏在其中的商品價值。誰都知道商品具有共同的價值形式,即貨幣形式,但是卻沒有人討論這種形式的起源,於是馬克思從簡單的、個別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談起,指出價值表現的兩極,分別為相對價值形式以及等價形式,這兩種形式總是分配在通過價值表現互相發生關係的不同的商品上,兩者互相依賴、互為條件與不可分割。(62)價值是以物化形式表現的人類勞動力。(65)等價形式有三個特點,第一,相對價值形式把自己表現為與自己的物體與物體屬性完全不同的東西,因此,這表現說明了其中隱藏了某種社會關係。但等價值形卻相反,因為等價形式本身在於商品本身就表現價值(當然是在與相對物與等價物的關係中才是如此),因此,天然就具有價值形式。(72)第二,具體勞動成為它的對立面即抽象人類勞動的表現形式。第三點,承上述第二點,私人勞動成為直接社會形式的勞動。(73)因此,我們看到一個商品,只有在社會關係底下,即與其他的物發生關係的情況底下,才能擁有價值形式。「換句話說,一個商品的價值是通過它表現為『交換價值』而得到獨立的表現。」(75)因此,嚴格的商品二重性應該說成使用價值或使用物品和「價值」。(75)而使用物品之所以能轉化為商品,是在特定歷史條件底下,「使得生產一個使用物所耗費的勞動表現為該物的『對象性』的屬性即它的價值的時代,才使勞動產品轉化為商品」,因此,商品的簡單價值形式同時又是勞動產品的簡單商品形式,因此,商品形式的發展是同價值形式的發展一致的。(76)當我們從簡單價值形式,走向總和的或擴大的價值形式,我們看見等價物增加了。當我們走到一般價值形式,我們看到不同相對物與單一等價物的關係,每一個商品都用同一個等價物來表現自己的價值。這表示,這個等價物作為一種社會存在,其價值形式是社會所公認的形式,從而使得這種等價物得以具有一般等價物的性質,其物體形式即是人類勞動可見的化身。(82)透過一般價值形式,我們可以看到一般等價物事實上即是人類勞動的物化表現。(83)而貨幣形式,僅是在一般價值形式,金取代了其他的東西(譬如麻布)作為一般等價物,從而使商品成為貨幣商品,自此,商品才取得了價值形式,譬如說20碼布=20盎斯金。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貨幣形式其實是濫觴於簡單的商品形式。(87)

商品形式的特殊性在於,「商品形式在人們面前把人們本身勞動的社會性質反映成勞動產品本身的物的性質,反映成這些物的天然的社會屬性,從而把生產者同總勞動的社會關係反映成存在於生產者之外的物與物之間的社會關係,由於這種轉換,勞動產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覺而又超感覺的物或社會的物。」(89)這種物與物的關係,「實際上只是人們自己的一定的社會關係,但它在人們面前採取了物與物的關係的虛幻形式。因此,要找一個比喻,我們就得逃到宗教世界的幻境中去。在那裡,人腦的產物表現為賦有生命的、彼此發生關係並同人發生關係的獨立存在的東西。在商品世界裡,人手的產物也是這樣。我把這叫做拜物教。勞動產品一旦作為商品來生產,就帶上拜物教的性質,因此拜物教是同商品生產分不開的。商品世界的這種拜物教性質,像以上分析所已經表明的,是來源於生產商品的勞動所特有的社會性質。」(89)
也就是說,使用物品之所以成為商品,是因為它們是彼此獨立進行的私人勞動的產品,這種私人勞動形成社會總勞動,透過社會分工底下的勞動產品的交換,私人勞動的社會性質才表現出來。因此,他們的私人勞動關係,並不表表現為人們在自己勞動中的直接的社會關係,而是表現為人們之間的物的關係和物之間的社會關係。(89-90)但是因為貨幣形式掩蓋了私人勞動的社會性質以及私人勞動者的社會關係,使得資產階級經濟學作出了各種不恰當的理解。(92-3)如果回到中世紀會看得更清楚些,那麼勞動是作為勞役以及實物貢賦而進入社會機構中,人們的社會勞動表現的還是人們的社會關係,還未完全披上物之間即勞動產品之間的社會關係的外衣。(94)(這裡讓我想到Elias強調「人稱代名詞」以指陳社會關係的說法)價值形式的變化,反映了社會關係的變化,即反映了社會歷程的變遷。馬克思在註32說道:「勞動產品的價值形式是資產階級生產方式的最抽象的,但也是最一般的形式,這就使得資產階級生產方式成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生產類型,因而同時具有歷史的特徵。」(98)透過這樣的分析,馬克思揭示了資產階級生產的拜物教性質,而對政治經濟學作出批判。(9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odso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