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二手書的摘要..
畢竟也還是摘要.


--
符號互動論

2溫區的觀點
2.1社會生活的規律性不同於自然科學的普遍性。(P144)
2.2規律性是常規(conventional)的,而非因果的(cause)。
2.3規則模式中的意義(紅燈的意義在於使人停車,人們看到紅燈,停下來),遠比規則之間的因果關係(紅燈亮了,人就停車),更具有重要性。(p145)

3.1相對主義(p150)
3.2(宗教/巫術)與科學的虛假兩難(p151)
3.3溫區的質疑:科學系統與巫術系統是否有任何理解模式上的差異。巫術和科學不可共量。

4.取代科學社會學
4.1符號互動論:米德、布魯默、芝加歌大學(Robert Park、Ernest Burgess、Hughes)
4.2俗民方法論:加州、Alfred Schutz(1899-1959)、Harold Garfikle(1917-)、Harvey Sacks
4.3兩者皆強調「情境式的理性判斷」:某些活動的行為模式之所以被判斷為是理性的,乃決定於它所發生的特定情境,而非來自於一些抽象的、普遍化的(科學)準則。(p154)
4.4符號互動論的影響:紮根理論(由Glaser和Stauss所創,主張自然觀察法以貼近現實研究,與演繹的研究取徑對立)(p156)

5.符號互動論的起源:米德的行為概念
5.1人與人的互動透過符號。(p158)
5.2心靈既是一種自然的、生物的現象,也是根植於社會的。(p158)
5.3心靈的運作清楚地呈現在人們的行為中,而非單純隱藏在行為中。(p159)
5.4[不只是刺激-反應,並有對情境的認識,包括了過去的經驗,及對未來的預期]。(p159)
5.5符號/象徵能力:[再現過去和未來的能力,可構想未來,回憶過去]。(p159)
5.6自我意識的能力:[自我與外在世界的互動能力]。(p160)
5.7概化他人:社群環境中看待事情的標準以及共享的價值態度,這些都會成為每個小孩人格的一部份。(p160)

6.布魯默:提出符號互動論的方法論
6.1批評變項分析簡化了社會生活。(p161)
6.2應從感受性的角度來思考社會學的概念,而非將它視為能夠區辨許多恆常規則的社會律則。(p162)
6.3承認社會學思想模糊性並不可恥。(p162)
6.4將人類互動歸納為基本形式(如對立或共識是很荒謬的事。(p163)
6.5.1社會普遍是由社會行動的過程所構成。(p164)
6.5.2與行動的組織和聯合行動相關:(a)行動包含了詮釋(b)行動的進展具有不可預測性(c)有一個共動行動形成的過程存在。(p165)
6.6真實:[人們所認定的真實,與科學所認定的真實,非常不同]。(p166)
6.7突發性的行動。(文化並未預先決定行動)
6.7.1情境的定義無法先於行動的過程而存在或預做準備,它必須是包含對情境進一步的定義與再定義,屬於連續行動過程本身的一部份。再者,社會行動的發展必須回應我們所無法控制的情境。(p168)
6.8發生:團體生活中的社會過程創造而且保證了這些規則,而非這些規則創造而且支撐著團體生活。(p168)「互動」是最基本觀念。(p169)
6.9符號互動論的基礎:[行動和互動的過程中生產與再生產了規則、規律、道德、價值規範]。(p169)

7.符號互動論猶如一種都巿人類學
7.1研究是一場探索性的活動。
7.2研究者的自我反思。

8.高夫曼與互動秩序
8.1建制:前台/後台(p173)
8.2精神病院:判定某人是犯人/心理異常的行政機制如何運作。
8.3 Becker Howard的標籤理論:偏差者和正常人之間的差異不在於他們的個人特質,而是在於社會控制機構如何對待他們,不同的行政體系扮演著增強社會規範的角色。(p177)法律的制訂創造了偏差,[而法律的制訂則與政治過程的偶然性有關]。(p178)但Becker的偏差重視在社會過程的互動(看社會成員本身),不同於涂爾幹所看重的集體意識。(p177)
8.4其他人批標籤理論為相對主義。但標籤理論乃有其適用性,進而助於「社會建構論」學說的形成。(p179)
8.5定義性偏差:據標籤理論,某些事情所以被認為是偏差,只是因為有法律(規定)反對它,而某人所以成了偏差者,唯有在當法律(規定)被嚴厲施行時,而他或她又被大眾認為是違反了法律(或規定)。(p180)
8.6近來的發展:(a)使自身有能力處力社會議題,[落實社會實踐]。(b)回應後現代視「自我」為虛構的立場,「自我」仍是重要的主題。 (p180)

9.為社會學的相對化提出了貢獻。(p181)




第七章 俗民方法論
1.1歐洲哲學、胡賽爾、現象學、韋伯、舒茲。(p184)
1.2方法論上的差異。

2.舒茲與現象學
2.1胡賽爾與生活世界:科學並無法取代我門生活於其中的真實世界。…我們不應將科學所描繪的圖像視作理所當然。相反地,我們應去找尋科學思考方式的起源,亦即以一種迥異於常識的科學方式對世界進行觀察的可能性是如何發展的。(p186)
2.2科學的起源在於脫離日常生活中認識世界的方式。(p187)
2.3.1舒茲的「自然態度」:自然態度是一種一開始便將外在世界的存在視作理所當然的態度。(p187)與懷疑法截然對立。(p188)
2.3.2(行動與世界):(相較於笛卡爾只談「思考與存在」的關係。)行動成立的基本假設需仰賴一個人的肉體與外在世界聯繫(p188)。(而不單單如哲學冥思即可)
2.3.3(自然態度與世界)如果我們想要瞭解人們的社會生活是如何被構織起來的,那麼就必須去研究人在自然態度之下是如何運作。(p189)
2.3.4常識。(p189)(有時、空、人的差異,但在特定條件下,被視為理所常然,大家都知道的)
2.3.5(自然態度與實踐)自然態度的主要成份在於事物的執行、事物的實踐特性。…他們所能起疑的範圍、以及他們採取措施消除懷疑的程度,皆立基於行動實踐。(p190)
2.3.6科學態度。對常識進行選擇性的考察。(不同於哲學懷疑論)。(p191)
2.4相互主觀性
2.4.1對世界的理解取決於知識的社會分配:個體就他們的知識對周遭世界進行理解。(p192)
2.4.2個體行動是立基於手邊的知識存量。(p192)
2.4.3個體活在非封閉性的世界當中,個體是處在互為理解的世界中。(p192)有兩點假設:觀點的相互性、立場的可交換性。(當然,也有這些預設無法落實的情形,因無法相互理解,而衝突;或者是陌生人的情況)。
2.5各式各樣的事實
2.5.1意義的有限轄域:各不相同的生活領域。
2.5.2在人們的經驗裡,他們將其中一個意義轄域視為最重要的真實,即日常生活世界。理由有二:(a)進入或離開另一個意義轄域,皆涉及了進與離開日常生活的世界。(b)當要比較置身於不同領域的事件時,日常生活中判定真實的標準總是會優先被採用。(p195)

3.高芬可:對社會秩序的再思考
3.1探討社會的預設、重新回到日常生活世界本身。社會生活是在自然態度下構織出來的(即使帕深思的建構也不能例外)。(p198)

4.何謂俗民方法論
4.1高芬可的提問:人們究竟立基於什麼樣的基礎,來決定何者為真。(p199)
4.2俗民方法論:將互動視為一種方法論。「俗民-方法-論」(ethno-method-ology)這樣的標題可以被解釋成「對社會成員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方法進行研究」,或者更詳盡些,「對社會成員用來理解與發掘事實的方法進行研究。」(p199)
4.3所置身的情境。(ex即時性情境)
4.4脈絡索引(indexicality):語言通常由許多詞彙構成,而這些詞彙所具備的意義是與當時所身處的特定場合密切相關。(p204)

5.何謂對話分析
5.1 Harvey Sacks:對話是對話者在進行對話的過程中被構織出來的。(p204)
5.2對話之意圖,鑲嵌於情境脈絡中。(p205)
5.3輪流對話(turn-talking)
5.4 turn-distributing operation
5.5 speaker selection
5.6對話分析:一種自我構織的體系(p209)

6.視活動為自我構織的研究:忽略了鉅視圖像?
6.1從日常生活世界當中完成社會學的建構。(p212)

7.再度落入相對論以及反身性
7.1反身性:唯一維持正當的可能性,就是大方地承認社會學知識有其侷限之處;因為依循反身性的原則,所有的社會學理論將會自我顛覆(p214)。(其正當性不過也就只是來自科學社群的承認)
7.2自我顛覆(Self-subversion):例如,功能論無關乎科學知識,而僅出於科學家的共識。(p214)
*按:俗民方法論也不外於建構本身,反身性使得俗民方法論自身的客觀性受到質疑。
7.3高芬可與反身性:我們可以檢視實踐社會學推論到底是如何將活動構織出來、並加以落實;同時,我們亦應檢視這個推論自身又是如何被其所涉入之活動構織所形塑。(p215)
7.4俗民方法論關注的是活動的構織,而不是價值評判。(p216)
7.5由於無法成為一個規模完整、全面關照的社會學,俗民方法論最大的期望便是成為社會學中一支專門的流派,將焦點放在小規模的社會現象與面對面的情境。(p217)
7.6能見度機制(visible arrangements):將鉅型社會結構,視為社會活動置身的脈絡。(p2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godsound 的頭像
    angodsound

    Be a man

    angodso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