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下午,寫作業寫一些,發些有些地方寫不下去了。下午三點半,就衝到大生堂去作訪問。很幸運,今天剛好是他們週年慶,剛好是星期天(平常他們星期天都放假),他們有上班,但因為客人知道的不多,所以我剛好得了閒,可以訪問。我自報了自己的科系,以及想問的問題:「四物湯和四物飲有什麼差異?」後來一位看起來很幹練的小姐,看起來是店長的樣子,從櫃台旁的四人小桌起身,走到櫃檯旁,示意我坐下。櫃檯後都是素木(偏黃)顏色的藥櫥,看起來相當新的樣子。而我坐的椅子,相當高級,整個店走高格調的風格。我表明來意,自我介紹,說自己想作一份報告,可不可以錄音。那位小姐說不行,因為他們拒絕媒體採訪,今天因為我是學術研究,所以接受訪問。所以我拿出了我的筆和紙,擺在桌上。她等待我的提問。
我從四物飲和四物湯有什麼差別開始問起。那位小姐首先從經營方面談起,認為傳統的四物湯的經營模式和四物飲有很大的不同。四物飲所利用的通路是超商,四物飲提供了人們對中藥的認識,使中藥普遍起來,未嘗不是好事,推廣了中藥,也推廣了養生的概念,因為西藥沒有養生的概念嘛。而四物飲這個產品,先不論其品質,就實際層面來說,的確是很方便,節省了消費者很多的時間,現在誰還有空慢慢燉煮熬中藥呢?因為他們這間中藥行,有現代化的儀器設備煮藥並使用真空包裝,因此,他自己也是喝現成的東西。但是她提到,就療效來講,還是以自己燉煮的藥材效果最好,其次是真空包裝,再來是四物飲。但是四物飲與傳統的藥材,鎖定的本來就是不同的區塊,也就是說,鎖定的是不同的族群。
我問到各家四物湯是否會有差異,她說會依不同的中藥店,各家品質會有所不同,而各家四物湯,也會多多少少有些差異,但基本的組成是不會變的,消費者自己吃久了,自己會比較出好壞嘛,所以他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店來買。但他們因為有作真空包裝上架,所以就他們自己來說,他們的四物湯也會因為季節的不同,也會加以調整,譬如天氣熱時,就加一些涼的藥材,天氣冷,就加一些溫補的藥材。而這些通常統稱加「四物湯」這個產品底下,或者是「加味四物湯」底下。而就四物飲本身來說,它所使用的材料當然沒有中藥房賣的好,所以它的療效當然沒有中藥房賣的好,而四物飲是經過稀釋再稀釋的,所以吃的效果不會太明顯,除非很大量的飲用,至少稀釋了十分之一以上。
超商賣四物飲的最大爭議點在於藥廠可能有合法的執照,他們販賣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各個經銷地點的經銷是不是都有執照,來販賣商品,這是大有問題的。四物飲的配方是中藥的配方沒錯,但是因為它的濃度低,所以怎麼都喝不出問題的。
當我問到中藥房與社區的關係時,她說,其實她們平常生意很忙,沒有什麼空和顧客聊天耶,因為他們的經營模式不一樣,所以在這方面就比較不像傳統的中藥店那樣,可以慢慢泡茶,有那個時間。大生堂是實施中藥房現代的藥房,他在經營策略上,是減少人工抓藥的部份,而採取大量生產的方式,來壓低成本,但是前題是藥材一定要好。因為假設一天分次抓個三十帖四物湯,那要花多少時間啊?所以它是一次抓好,然後該有的東西都有了,就用真空包裝,讓消費者可以拿了就走,不需要花太多時間。要不然店的生意要是比較好的話,也會浪費消費者的時間。所以他們這家店比較沒有在現場慢慢抓藥,這個部份就留給別家。他們的銷售模式是採取網路訂單,約好時間,然後客人可以直接拿走,而不是當場藥櫃一個一個打開,然後慢慢把藥材包好,這樣太不經濟。
另外問到中藥店的經營模式。她說中藥店的經營模式有好幾種,有夫妻兩人自己開一家中藥店的,也有父子之間傳承的,也有找員工以公司化方式經營的,中藥店本身的類型就很多,這實在太複雜。但是就他們自己的經營方式來說,他們是有請員工的,而且有一些是老員工(薪水不便宜)。她提到有些中藥店就是比較封閉,365天都不休息,她以前父親就是這樣經營中藥店的,她相當痛恨,因為這樣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也沒有把時間留給家人。
後來她回來經營中藥房,發現這一塊也是蠻有趣的,想法在變,作法在改,於是她強調週日要休息,而員工在吃飯時,就算有客人要抓藥買藥,員工也不需要停下來急忙去幫客人抓藥,因為這樣一方面打斷進食,一方面菜也會涼掉,所以他們會要求顧客等一下,等他們吃完飯再說。一開始有些顧客很不能接受這點,所以她提到,必須要教育消費者,後來消費者慢慢地也能接受了。她提到留些時間給自己是很重要的,而且要能夠往外面看,要向外學習,而是封閉的,全年都在工作,沒有給自己一些進修的時間。自己有累積,這樣的累積也會體現在中藥行的經營上,收入也會增加。像她自己,就會一個月,去逛廸化街兩次,去看看人家是怎麼作生意的,看看現在有沒有什麼不同的想法或作法,去了解某一家為什麼會特別吸引客人。她自己就曾在一家號稱月收入七百萬的大安區的中藥房(有一二樓),花了一年的時間,每天花個一個小時,選擇不同的時間,站在路口去觀察,去佔算這個店的收入,去看看他們怎麼經營的。他們是有中醫坐堂看診的,但是據她的推算,這家店說自己收入有七百萬是膨風的。而她每年都會出國,去看看國外現在賣中草藥賣到什麼程度,以什麼方面在賣。大生堂現在有的煎煮設備,就是她看到韓國有在用,從韓國買回來的。國內雖然也有進口,但是很貴,尚未普及。另外,他也提到統一企業曾經找她合作要作藥膳,她後來拒絕了,因為雖然可以提高知名度,但是她有他們自己的考量,而且現在他們自己的生意已經忙不過來了,就算了。而大企業的經營,紅的快,收的也快。以前有一家中藥房和統一合作什麼藥膳,但因為作的不好,所以後來一下子就沒了。
另外談到中藥房現代化的問題,中藥房現代化不是要打壓中藥房,而是要讓中藥房能在競爭中存活下來的策略。不能一開始就往負面的方面看,中藥房現代化的確有些門檻,不論是進出貨或庫存的管理,或是條碼電子設備的使用,對於老一輩的中藥房經營者,都是一大門檻。但是在這個時代,如果不能為消費者著想,給消費者方便,譬如代為煎煮或真空包,還要維持傳統的方式,誰有那個時間。在現代化的過程當中,可以節省成本,可以用更少的力氣把事作的更好。所以那些封閉的中藥房,會不適應而慢慢淘汰也是沒辦法的事。
而我提了關於南大中藥廣場無法普及的問題,她提出了「區域性」的見解。她認為南大的經營模式在宜蘭沒問題,但是南大沒有考慮到台北和宜蘭的經營模式不同,所以沒有辦法在台北這個環境生存。台北的中藥店更為密集,廸化街自有其生意模式,不是一個外來者想要分羹就可以分到的。另外,她提到,消費者自有選擇,提了生決明的例子,有一個原先在南大買貨的消費者,從網路上知道大生堂賣一斤生決明20元,後來一直買,買了一段時間,她好奇就問了,才知道同樣的生決明,南大賣75元。她認識這樣作不對,開中藥店不是說規模大就要價格高,不論南大,還是臺灣的同仁堂,成本和利潤還是有個合理的空間,作生意的要為消費者想,也要想到消費者會比較。其中一個藥材太過離譜,就會壞了其他的生意。
講到當歸或枸杞開放成食品的問題。她說最後當歸一定會開放的,財團自有辦法。
  我因為五點和同學約了有事,想問的問題也問得差不多了,所以就和老板告辭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odso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