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病日記。2007/1/18
今天又去永和聖昇中醫看病,和同學一起去。同學的體質偏溼,又因之前過用瀉劑,而脾虛,氣不足。醫生建議可以練氣功,認為香功最快可以練出氣,太極拳則要六個月至一年,才練得出氣,相對的,瑜珈在醫師看來,對氣是沒有幫助的,頂多只是「伸展身體」。我好奇兩件事,第一,醫生如何判斷何種運動是有助於氣的?第二,「氣」本身是不是中國特有的名詞概念,如果太極拳、香功練的是「氣」,那瑜珈作為一個外來的功法,其理論基礎有了什麼樣的變化與修正,而人們是以什麼觀看的方式,來認識瑜珈,並接受瑜珈呢?瑜珈在印度的傳統裡,是不是也有可比於中國傳統所練的「氣」呢?(是查克拉嗎?我突然想到火影忍者XD)。
總之身體是得多注意了,我的身體蠻差的。中國人的「規訓」和西方人的「規訓」是不太一樣的,在費俠莉的角度看來,前者強調「自然和諧」,後者則是「社會:知識/權力」。或許生物身體上的確有不能被社會化約的空間,熬夜熬多了,身體就是會變差,這不論社會怎麼建構來建構去,身體的疲勞感卻是實實在在的,這不單是符號建構的問題,而是身體感覺的問題。儘管我們透過語言、符號來認識自身,但是感覺似乎有更超出語言符號的那部份,就像日起月落、風起水流,四時的遞嬗,和身體之間似有某種無法言明的應和關係。想要讓自己可以繼續努力下去,未來的三十年,得先固好本,不只是知識上的、還有生活規律、待人處事等等。好,寫英文作文去!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