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老容中藥房,學妹介紹給我的一家中藥店,說起來也是份機緣,但不多提了。好久沒入田
野,算一算也快兩年了,自刺青店以後。但今天去了田野,整個人又興奮起來,這是我最
喜歡社會學的一部份,也是我可以學得最多的一部份。早上六點半起來,整理2000年到
2007年聯合資料庫關於中藥商的剪報。到了十點半,大概還有一百筆的關鍵字沒整理出
來(原始資料已貼妥),但決定收個尾了,不然下午一點的訪談一定會遲到。把自己依年代
2001、2002、2003寫下來大事紀作個整理,從這些東西試著提一些問題,不然實在不知道
自己要去訪問什麼。最後大致整理出四大部份:藥政、藥商、消費者、藥房空間與實作。
列了一些問題,在列問題的時候,都會想起lttc寫作班Judy老師教的「大綱」技術。寫好
後,麻煩了怡伶幫我印出來,因為我的印表機沒有墨水了,之後就出發了。


不到半小時,我到了環山路六段。時間還早,我在旁邊隨便找了個小攤子吃東西,點了
菠菜、五花肉、豆捲、高麗菜,一大碗飯,80元,好貴。隨便坐下,坐在一個小圓桌旁。
一位上班族,一位阿姨,還有一位阿公(好像是這裡的里長伯,後來知道他94歲),阿姨和
那位上班的先生用閩南語閒聊了起來,問問彼此在那裡工作,阿姨說她是庄腳人,上班的
先生應和著。雖然我台語不好,卻覺得這種氣氛很親切和善。後來阿姨問我幾歲,我說二
十四歲(台語),她笑了笑,說真幼齒。好吧,進入重點好了。

快下午一點了,我進入了老容中藥行。這個藥店的格局,感起來是家與店混在一起的。進
門左手邊是藥櫃,還有櫃檯,再往前一些則是一個匾;右手邊則是玻璃窗,擺了些藥,再
往裡面一些,則是電視,再來是一藥櫃,再進去,則是他們家的飯廳。飯廳的右手樓梯下
,有一個大大的設備,好像是鍋爐類的東西,但看起來沒在用。再飯廳的前面,就是洗手
枱了。洗手枱的左邊是一個書桌,有些雜亂,看起來是個唸書或寫東西的地方。


店家剛吃完午飯,一位女士叫了王師傅,我站在門口,櫃臺旁等。那位女士問我要不要吃
個刈包,我有些不好意思,但還是吃了(如果我很大方地說自己想吃,不知道適不適宜,
我總覺得,像這種場合,是客氣點比較恰當的,雖然我當時沒想那麼多,但是我習慣性地
會說「不好意思」)。還喝了他們自己作的四神湯,有薏苡和豬肚,利溼清熱,我喝下肚



後來吃完後,到了櫃檯邊,王師傅(我比較偏好師傅這個詞,「老板」這個辭在這裡我講
起來就覺得不順,或許就像陳師傅講的人情味吧,中藥行不是超商,也不是百貨,他是街
坊鄰居的好厝邊,分享心情、溝通資訊的好所在,所以我不願以商業的名稱「老板」這個
辭來作稱呼)在弄一包藥粉,我有點看不懂他在幹嘛,所以等待。後來等他忙完,就開始
訪問。他先問我怎麼知道這邊的,我說是學妹介紹的。後來聊了一下自己是社會系的,然
後曾去過傳醫社,也提到因為中研院的老師而認識張賢哲教授(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緣
故,訪談還蠻順利的)。

一開始訪問的時候,有些不順,因為我不知道要從什麼問題開始問起,所以有些結結巴巴
的,後來王師傅看了我的訪談問題,就開始聊起來了。我想問一些制度面的問題,可是一
開始,王師傅一直在中藥商再教育這一塊打轉,認為中藥商再教育是非常必要且非常有意
義的事情。我後來想想,這或許是他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後來就開始脫稿天南地北地聊起
來了,我有時的確有種被他帶著走的感覺,有些時候感覺自己沒有辦法把話題轉到自己想
問的問題上,不過,既然是初訪,那就多聽聽師傅說什麼吧,看他們關心些什麼,怎麼看
事情,怎麼想事情。王師傅提到中藥商是被打壓的,現在是西醫式的思維在支配中藥,但
王師傅有信心,中藥一定不會被打倒,我在他的眼中看到了某種日積月累的素養,和某種
內斂不露的霸氣(雖然用內斂這個詞很怪,但是他給我的感覺真是超有料,超有實力的一
位中藥師傅)。當我聽到他許多藥材都會自己再炮製,自己重新再處理時,有些驚訝,因
為這修正了我以為因為大陸進口已炮製藥材,因此國內鮮有炮製的認知。這方面的技術,
是單單在學院裡學不來的,需要更多的學習,才能培養出火候。師傅覺得學院裡的學生應
該多接觸中藥房,同樣的,中藥房師傅也應該多多進修,多上一些相關的課程,充實自己
的知識,而不只是在「談生意」。


我想到賴公曾講過的商品拜物教,似乎在中藥房這一塊,有些東西是尚未被商品化的,而
且是中藥房最核心的一個部份。在此,我借用賴公的說法,稱之為「生命投入」吧!這樣
投入是具累積性的,這種生命投入是對技術的不斷鑽研,以提升技藝與品質、在對這個地
方(包括這裡的鄉親、空間、人事物)所積累的種種歲月。而這樣的生命投入,體現在師傅
身上,是自我要求與自我提升,體現在人與人的關係之上,則是信任。買藥的人有什麼問
題,就問師傅,不只是買藥,還包括了家內大小事,於是中藥房成了一個溝通的空間。一
尺大(約肘長)的櫃檯,高腳椅,是剛好適合和師傅聊天的距離。談天說地抒憂情,這裡種
下了鄉親們的故事,古味在這裡,不再是破舊老敗,而是親密與熟悉,不是商業買賣,而
是人情往來。很有意思。


後來,聊到一半,有一男孩進來買八仙果,師傅請他家人切好,給了那小孩。我們又繼續
聊著。後來真的聊了好多東西,師傅給我看了炒黃柏、巴豆、藥櫃、秤秆(說是用鯊魚骨
作的)、炮製的芍藥、有一百三十年歷史的瓷罐、還有他自己從三份報紙(自由、蘋果、中
國)剪下來的各種健康資訊,包括了藥膳、各種疾病相關資料,還有四季的中藥配方。這
是他平日累積起來的,他自己說有十幾大冊,這些資料的好處一方面是當客人問起來,自
己有個本可以訴諸,另一方面,這些剪報也不會太過複雜,簡單明瞭,易於理解,不會像
書講了一大堆,不見得真能用上,相對有趣。

最令人驚奇的是他的驗方,是什麼丹的樣子。說是直接從煙搜集起來的,重量很輕。我原
先問他的是,現在中藥行有沒有秘方,他說當然有,但正確地說應稱驗方。各式各樣民間
驗而有效的方子。現在政府走的是標準方路線,和大財團,和藥廠合作,但是一個方能適
合所有的病人嗎?而且這些方為了要賦形,加了許多澱粉。而且如果為了賺取利潤,他們
的利潤會從來呢?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啊。老師傅的智慧在這裡是無可取代的,而不是學
院裡學一學,看看書上寫的方子就好了,況且書上寫的不一定對。局方是宋朝的方,可是
那時的環境又不見得和現在相同,所以應該要找出自己的方子。但現在政府基本上是打壓
中藥商,所以驗方始終也只是驗方。


同樣的,中藥師傅的專業性,在於看出藥物之間的配伍關係是否合宜恰當。有些人會自己
找四物湯來喝,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喝四物湯,所以他們自己會看情況,看是誰要吃,作
些加減,拉肚子的人就會少一些當歸(因滑腸),有些情況會加杜仲,因為大部份女性都會
有腰痠的問題。但王師傅也提到,不經消費者同意,就亂加藥物,讓四物不是四物是不對
的。這點相當有趣。

我和師傅聊了快三個小時,後來有一些時間在聊張賢哲老師著的「中藥炮製學」(這本書
是寶貝啊,師傅說),體力稍微不支,有些累。後來又陸續來了一些年紀比較大的爺爺奶
奶來抓藥,師傅給了我真的很多資料,非常心滿意足地離開了,我真的很幸運,超幸運的
。騎車回來的路上,沉浸在田野帶來的滿足當中。我一直在想,要是沒有作聯合資料庫,
大概沒有辦法和師傅聊得這麼深吧。本來以為台語會是個很大的障礙,但是師傅很親切地
用國語跟我聊,真的太感謝了。接下來幾天,得快打完逐字稿(天啊,錄了三個小時耶,
我一天打得完嗎?──早睡早起很重要)。已經十一點了,最近幾天得快把報告寫完,我
想當個可靠的男人啊!!!衝衝衝(呼,手好冷)


---
備註:已匿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odso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