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完這一本書,我總算明白了什麼是GAP,GLP,GCP,GMP,GSP在講什麼了...


書名 《從西方思維看中藥現代化》
著者 孔憲鐸 詹華強
出版 香港 三聯書店 2006

一、中藥的產生與演進
老化不是病態,而是生態,沒有西藥可治。但是,中藥則有淡化、減低和延緩老化現象的特殊功用,因為中藥具有治病和養生的雙重功用。(22)
二、藥食同源
幾乎所有食物的藥效都有增進食慾和幫助消化以及止嘔、止瀉的功用。這一點雖很自然,也更是重要,因為這是養生和治病的第一步。(38)
三、中西醫異同淺論
中醫看病也漸漸開始分科,據說這都是應付巿場的需要而不是真正的分科與專業,因為中醫的訓練和治療都是整體的,不是分門別類的。(44)
中藥強調綜合治療而採用含有多種化合物的炮製生藥,因此,中藥有效成份和藥理至今知道的並不詳細。相對的,我們都知道西藥是採用天然或合成的純化合物,主要是對單一病狀有效,所有功效快速,因而可以救急。西藥的服用、攜帶、貯藏都很方便。(51)
中、西醫對治病所用的策略不同:一是守,一是攻;一是針對整體調,一是針對器官功能,但其目的則完全一樣。中、西醫對處方用藥的理念亦不同:一是養生治病兼顧,所有才有食療和忌口的說法;一是專門治病,所以特別注重藥效;一是治本復康,一是治標殺菌,其結果也完全一樣。可是對病人而言,從病癒到康復所需要的時日,大致是相同的。(55)
四、中藥複方──中藥的特色
中藥的特色,就是複方。複方是中藥的命脈,中藥能夠有療效、無毒性、副作用少、滋補性高,全靠複方的綜合交互效用。同樣的,複方也是中藥的包袱,中藥的藥效、藥理、成份與炮製的模糊迷離,全是因為複方的錯綜複雜。…中藥的複方是由多種動、植、磺物材料中提取的綜合成份,混合而不單純,複雜而不標準,直接從臨床上吸取療效和安全的經驗。相反的,西藥則是分子結構明確的單一化合物,從動物試驗中證實安全有效之後,再用於臨床,而後再從驗證到應用。(59)
近年來,才從多種單味中藥材提取和純化出來許多結構確定的單一化合物…這些純化的化合物,和西藥中提純或合成的單一化合物,沒有分別,那也就再沒有什麼中、西藥之分了,何況,大部份的西藥也都是從天然產物,包括植物中提純出來。(61)
(中西藥入口,君臣佐使其理皆同[?])
五、中藥是如何炮製的
炮製,昔日稱為炮炙,「炮」與「炙」均源於食物加工,之後才應用於中藥的加工處理。經過多年的演進之後,現代不再稱「炮炙」而通稱「炮製」。(82)
「科學中藥」這個名字大概是用來表示中藥的科學化。台灣的順天堂在1963年起開始製造科學中藥濃縮製劑,從古書所記載的原方中選擇其有效的處方(單方和複方),遵古炮製,再以高真空減壓濃縮,低溫乾燥,提煉製成為顆粒及粉末製劑。其成品的標準比較劃一,方便攜帶、保存和服用。(93)
[單方粉末未經複方炮製程序所可能帶來的問題](94)
六、中藥標準化
中藥現代化的根本出路就在於中藥的標準化和國際化。中藥的國際化就是採用國際社會認可的醫藥標準規範,研究開發能夠正式進入國際醫藥巿場的中藥產品。(97)
首先,隨著人類生活條件的改善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的疾病譜系和醫學模式正在發生變化。癌症、心腦血管疾病、老年性和精神性等現代疾病正在取代以往的傳染性疾病。人類的醫學模式已由過去的「生物醫學」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轉變。(98)
其次,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化學合成藥物已經走過了其黃金時代,化學合成藥物的篩選命中率明顯降低,研製成本越來越高,研製周期也越來越長,再加上化學合成藥物的毒副作用,因此,各國新藥研製部門又開始重視從天然藥物中尋找新藥。(99-100)
影響中藥國際化最主要的問題是,中藥目前還缺乏一套完整的、可以被國際社會認可和接受的、客觀嚴格的質量標準規範。也就是說,中藥要走向國際巿場,其首要任務就是要實現中藥標準化。(100-1)
中藥標準化就是按照國家有關藥品生產管理法規和國際通行標準,對中藥的質量、安全性、有效性建立一套科學的評價標準,並在其生產、銷售、使用中加以嚴格執行。(101)
國際上通行的藥品標準,即西藥的藥品標準,主要包括在三個法規中。這三個法規是《藥品生產管理規範》(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GMP)、《藥品臨床試驗管理規範》(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和《藥品非臨床性安全性試驗規範》(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GMP主要內容有兩部份,第一部份是藥品生產和質量管理規範,包括藥品本身的質量標準(藥品標準物質規範、製劑質量標準規範),輔料質量標準規範,包裝材料、質劑通則、產品說明書等。第二部份是對有關藥品生產企業廠房設備的要求,包括藥廠的基本條件、環境衛生、廠房設施與設備等。(101)
GCP是為了確保藥品研製過程中臨床治療試驗結果的可靠性,最大限度地保護受試者而制定的,關於新藥臨床試驗必須遵循的倫理道德和科學原則及其相關程序和方法。(101)
GLP則是對為申請藥品註冊而進行的,非臨床安全性評價研究作出的技術規定,適用於各種病理試驗、代謝試驗、毒性試驗、致癌試驗、依賴性試驗。(101-2)
FDA是美國藥品管理機構「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的英文縮寫。美國的食品藥物法規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嚴的,也正因為如此,美國FDA在國際上享有較高的威望。一種藥物或食品如獲得FDA批淮或認可,就等於取得了在世界各國的通行證。(102)
[FDA有關新藥的研製及申報的要求](102)
☆目前中藥的十大不標準狀態
1.品種混亂
2.產地不規範
同一物種常常在某一地點產生質優效佳的藥材,即所謂的道地藥材。(109)
3.採收時間不合理
4.農藥殘留及重金屬超標
5.切製方法各異 (ex苦參:趁鮮切片和浸泡6~7成潤透後切片)(112)
6.炮製工藝及飲片標準不統一
7.中藥製劑標準偏低 (質量標準偏低)(112)
8.中藥應用基礎研究滯後,產品科技含量不高
9.生產工業水平落後
10.標準規範不完善
企業生產自動化水平低,質量監測設備落後,品種規格少,配套能力差,不能形成系列化、標準化及規模產業。(113)
☆中藥標準化的策略
1.中藥質量標準規範的建立
為了控制中藥產品的質量,確保產品安全有效,應制定原料(中藥材、飲片)、輔料的質量標準及中藥製劑(中藥複方)的質量標準。各種中藥製劑源於中藥材,這是中藥不同於合成藥物的特殊性之一。中藥材標準化是中藥標準化的基礎,沒有中藥材標準,就不能制定飲片及中成藥標準。中藥材質量標準化應從中藥的基源控制、產地規範、重金屬及農藥控制、探收時間及切製規範入手,制定並實行《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 of Medicinal Plants and Animals,GAP),從而使中藥材從產前、產中到產後都在規範的指導下進行,形成完整的管理系統。(114)
2.安全性評價規範(GLP)的建立
[四大藥害:美黃胺、法國有機錫、德反應停、日SMON風波](115)
3.療效評價和臨床應用規範的建立
中藥的應用價值最要在臨床上實現。因此,按GCP的標準對中藥進行臨床驗證是中藥國際化的前提。(116)
七、中藥材規範化
1998年,歐共體頒佈了世界第一部有關藥用植物和芳香植物生產的質量標準(GAP)。中國的GAP也已從2002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GAP(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 of Medicinal Plants and Animals,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是國際公認的藥物生產系列規範之一,是中藥材生產進行規範生產管理的基本準則,是保證中藥材產品質量的重要標準。其含義是指在中藥材栽培和初加工過程中,實行生產全過程的質量控制管理。通過規範操作,確保中藥材產品質量達到穩定、可控和安全。其核心內容包括三方面:1.優良的生產基地環境;2.規範科學的栽培(飼養)技術(包括栽培或飼養、病蟲害防治和採收加工等);3.訓練有素的技術和生產人員及相關的質量檢測設備和文件管理。從其內容不難看出,GAP是一個中藥材生產系統管理工程的標準規範。(119-20)
圖十四 中藥研究一條龍(GAP藥材生產─>GLP臨床前研究->GCP臨床試驗->GMP藥廠生產->GSP銷售)(120)
中藥現代化的目的是在繼承和發揚中醫藥的優勢和特色的基礎之上,充份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方法和手段,借助國際的醫藥標準和規範,研究開發能夠合法進入國際巿場的中藥產品,提高中藥在國際巿場上的競爭能力。…中藥系列標準規範的研究和實施便是中藥現代化的核心內容之一。可以說中藥現代化的明顯特徵就就是中藥的標準化。GAP是中藥系列標準中的龍頭──中孳材的生產控制標準。(121)
GAP不是一個簡單的標準,而是一個系統工程,其貫徹實施需要政府、企業、科技單位和農戶的密切合作。首先,按照GAP的要求,中藥材的種植(或養殖)需要有科學合理的規劃和區劃。(地道性)其次,GAP要以科學研究為依託。GAP相當於生產產品(中藥材)的標準程式,每一道程式的制定都需要做大量的科學實驗,其最終產品的檢驗也需要有科學一致的方法。第三,GAP要以企業為實施主體。企業(包括生產企業和經營企業)一邊連著巿場,一邊連生產基地,起到橋樑作用。第四,GAP要以農戶為基礎。(122-3)
八、當歸補血湯──探討中藥複方的標準化研究方法
1.中藥複方是一個複雜體系,其藥效物質基礎應是廣義的化學成份。考慮到複方中各藥材成份間可能的相互作用,中藥複方提取應遵循傳統中醫藥理論,以複方提取為主。根據黃茋和當歸的現代化學研究結果,將當歸補血湯按揮發油、乙醇可溶性成份、水溶性大分子成份(多糖等)和水溶性小分子(非多糖類)成份等四部份進行提取,確定各部份的收率比例。(139-40)
2.根據當歸補血湯的藥理功效,對其四部份進行補血、免疫增強和抗氧化作用測試,明確活性部位
3.運用藥效活性跟蹤,對活性部位進行分離分析,找出活性成份,歸屬活性成份的來源。
4.考慮複方中各化學部份的相互作用,採用正交設計,將步驟2測試結果的活性部份與非活性部份進行組合藥效試驗,以確定非活性化學部份對活性部份的藥效有無配伍協同作用及其最佳配比。
5.應用組合藥效試驗進行活性跟蹤,對與活性化學部份有配伍協同作用的部份進行化學分離,明確具有協同作用的化學成份及來源。
6.對篩選出的活性成份和協同成份進行組合藥效測試,確定最佳藥效的各化學成份用量與比例。
7.提取各單味藥材中的相應化學成份,按最佳比例勾兌組合,制定複方複劑的質量標準,形成現代複方中藥,從而使製劑達到安全、有效和可控。(140)
據上述,而進行下面的標準化研究
1.方源及配比考證
2.藥材基源鑑定
3.藥材的質量評價
4.複方的質量標準
5.複方藥理學及其配比的研究
5.1免疫學
5.2補血作用
5.3活血作用
6.配比與化學成份的初步研究
7.當歸補血湯活性部位的研究
8.進一步研究計劃

結語
現代社會對藥品的要求,「安全、有效、可控」是國際共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odso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