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寫了現代舞要交的作業,
就順便寫下剛才的一些心情與想法了
很久沒有寫這樣的東西,
大多時間埋在作摘要,規劃與排時間
考量著自己未來這一年要怎麼走...
期末將至,希望能對自己有個交待,
理論課能夠交出一份可以見人的報告...
離題了,剛才寫的東西附於下囉。

----------------------------------------
觀舞心得──《布蘭詩歌》與《洛神賦》之雜感

  這學期看了兩齣關於舞蹈的表演,但都不是純舞蹈。首先我觀賞了新古典舞團的《布
蘭詩歌》,後來則是觀看了漢唐樂府的《洛神賦》。本來這兩場表演都是想和學妹一起去
看的,結果後來《布蘭詩歌》變成我自己一個人去看,而《洛神賦》我則約了高中同學一
起去看。

  看《布蘭詩歌》前,心情很不好,因為浪費了一張票,而且只有自己一個人,拖拖拉
拉、急急忙忙我到了中正紀念堂,只差五分鐘就開演,我卻跑到國家音樂廳,跑錯地方,
又慌慌張張地趕快衝到國家戲劇院。我跑得很累很喘,一身汗,這是我第一次到這裡看表
演,覺得很狼狽,廁所也來不及上,就到座位坐好。我選到位置很偏僻,超級角落,舞台
有十分之一會被遮住,但好處是,有扶手可以靠著,我可以靜靜地躲在這個角落。第一首
歌<命運女神>樂音一下,我就感動到不行了。記得我高中合唱團的時候,曾經練過這首
歌,和學校音樂班的同學一起練習,老師要求很嚴格,但這首的磅礡氣勢在我心中迴盪再
三,讓我想起了很多很好的回憶。看到舞者們充滿張力的舞動,飛躍,奔跑,實在很喜歡
這種活潑而且具有爆發力的景象。

  後來,我看到了酒店的景象,修士們歌舞飲酒歡唱,看到修士們正視自己的情欲,像
平凡人一樣,不覺得想問道,究竟是為什麼,人們會必須禁欲?必須壓抑自己的欲望?為
了社會秩序?為了得到救贖?還是,只是因為強者的壓迫,而不得不表現出來的順服?或
是為了追尋那精神上的超越、脫俗?我看到了身著紅衫的舞者,身體與表情的扭曲,掙扎
,緩慢地經驗痛苦,我也痛苦了起來,彷彿能夠感同身受,像是自己也在受苦一般。後來
修士們不斷地追尋,追問,奔跑、跳躍,最後又回到了修院,回到了最初的狀態。見山是
山,見山不是山,最後見山又是山。出離而又復歸,但這樣的復歸已不復是原初的我。最
後劉?學老師在舞臺上,收斂而含蓄地感謝觀眾的熱情掌聲,我看到舞者們神態裡散發著
對老師的崇敬。我覺得他們真的很不簡單,而劉老師,一位慈祥的老太太,她的學習精神
令我拜服萬分。但不知道為什麼,看完表演很,竟覺得寂寞。或許我還在修道院內,心靈
的修道院,未經精神上的洗鍊,仍沈緬於凡俗情欲吧。

隔了一個月,和高中同學去看了《洛神賦》。這次不像上次那般慌慌張張,而是氣定
神閒地,緩步就定位。表演開始,整個節奏與步調慢到不行,我和同學都睡著了,南管的
樂聲真的很好睡。但我休息了半個小時後,發現原來他們在唱著洛神賦的辭,用漢文古音
在吟唱,而一旁布幕則顯示所唱之文言原句。突然覺得有意思了起來,那個平仄與押韻,
聽起來都非常特別而和諧。其唱功也是游刃有餘,氣不喘不亂,我開開慢慢能欣賞緩慢的
美,曹植和洛神的距離,雖然不遠,但他們的儀態與移動,像是時鐘的時針緩上了十倍那
般,重複著、蘊釀著。不似《布蘭詩歌》的狂野躁動與激情,《洛神賦》表現了一種幽靜
緩柔的美感,隱約可以感觸到曹植心底那份慕思之情。  

  後來,場面為之一變,足鼓和丑角的搭配是一絕,我記得丑角的動作很滑稽,但已不
太記得細節了。河神(川後靜波)和海神(馮夷鳴鼓)的出現更讓人叫絕驚嘆。河神武動棍棒
,虎虎生風,一身武藝,對天地山河飴指氣使,帥呆了。但是海神的大鼓,其威勢與氣魄
,莊與肅穆的鼓聲,振動我整個人。我同學說「輸了」,我問為什麼,他說,他的耳機輸
了,果然錄音的和現場的還是無法相提並論(後來他說,這激發了他要買更好的耳機的決
心,要開始存錢…)。表演的整個細節我其實已經記不清楚了,但卻記得那份緩慢的美感
,距離與蘊釀,時間與思慕的交織。我似乎已太習慣於快速的步調、慌亂的生活,還有
接二連三不得喘息的時間安排。卻在傳統的時間感當中,重新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節奏。

  修了一個學期的現代舞,作了些關於身體的不同嘗試。但我想,讓我感受最深的,是
團隊合作的困難吧。我們這組相對來說,沒有比較強勢的人來主導編舞,很多東西都是臨
時拼拼湊湊,大家又常常不知道在忙什麼,直到最後一週半,表演的方向才逐逐明朗。雖
然表演的不甚理想,但卻也告一段落。舞蹈總是有起承轉合,我們的表演卻是斷裂與連續
、不和諧和和諧並存,不按章法。或許是誠意不足吧,多少帶著遺憾與莫可奈何,奈何人
生不重來,不若可倒轉的影帶,復返。於是在心底告訴自己,事有輕重緩急,物有本末終
始,該放的放,該堅持的要堅持。於是,現代舞終究是我生命之中的小小過渡,而不是我
生命的全部,但過渡卻豐富了原先單調的旅程。在蔓蕪草雜的人生路程上披荊斬棘,走馬
看花何嘗不是一番風情。卻道,且復、且行。


--------------------------------------
覺得自己寫的東西,主詞常常會不見
比較偏好用文言一點的寫法,好像比較會有感覺
我希望自己能利用一些時間,再多讀一些古文
想從國學傳統當中,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社會學之路.


但還遠著呢...
不累積,什麼都沒有...

-----------------------------------------
昨天去旁聽了葉老師的課,意外聽到和中國哲學相關的東西
三人表示多,三人就開始有了集體,不只是對立,還包含黨派,協調...
三人就是社會學,就是群體的問題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是否可作如是解?
如果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是不是可以重解中國哲學?
(伐木伐木,其則不遠,我還是想積極點看待自身)

但現在自己的馬步都沒扎穩,那就咬著牙,把腳釘下去吧!
希望能夠開闢出自己的場域,打下自己的一片天啊,自勉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odso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