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研究生活 (29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Dec 14 Tue 2004 12:08
  • coding

今天早上coding 扣了五篇
現在中午了 覺得有點無聊
有點坐不住了

angodso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Dec 13 Mon 2004 14:07
  • 汗顏

星期五打完球後
腳底起了水泡
行動變得很不方便

angodso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拳真是好東西

想說要睡覺了...
就打一下太極拳

angodso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午休息後,打逐字稿,
總算打完最長的一份,
二個半小時的那一份

angodso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沒有早起
昨天的情緒打亂了節奏
昨晚的太極拳也沒打

angodso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堂堂進入第十一天
今天又游了750m

其實沒什麼特別的事

angodso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堂堂進入第十天
昨天晚上打完太極拳
滿懷期待地把鬧鐘訂在四點
想說 應該可以起來把自由讀完並摘要完

angodso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九天了嗎?

是的,我已經進步到可以游750m又不會累個半死了

angodso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晚上睡覺前
一直覺得肩膀沒辦法放鬆
就又打了半小時的太極拳
躺下去,人腦袋還蠻清醒的

angodso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生活第七天?

時間過得好快,昨天颱風,沒有去游泳,但是很認份地,讀了英文文
法,聽著拳譜打著太極拳,半個小時換得一身溫暖舒服,不過天氣陰

angodso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生活好像變成游泳生活了(笑)

最近忙著作田野,逐字稿和訪問
生活很規律地,十二點左右睡,六點起來

angodso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早晨自動就醒來了
而且是確定自己還想睡  
但是克服了惰性而起床的

angodso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點起床真是件意志力的考驗,
今天邁入堂堂第三天了
希望明天能持續下去

angodso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會理論

「社會理論」在紀登斯的看法中,他認為其「涵括了各門社會科學所共同關注的論題,即探討人的行動與行動中的自我的性質,研究應該如何從概念上來理解互動及其與制度的關係,努力把握社會研究的實踐意涵。」,「社會理論的任務之一,就是對人的社會生活與具能動作用的行動者的性質作出理論概括,闡明社會生活的具體過程」。(xxviii)

他反對將社會理論引向高度概括的抽象認識論問題,同時也批評實証取向的觀點,屬於「為什麼」的問題並不是透過抽象概括就可以解決的,給出概括並非社會理論的根本目的。社會理論的探求者們首先應該關注的,是重新構造有關人的存在與行為、社會再生產與社會轉型的概念(按:本體性的關懷),而不是愈益沈溺於認識論爭論中。」(xxxi)我們必須把客觀主義與主體主義的二元論,重新建構為某種二重性(duality),即結構的二重性,這一假設正是結構化理論的基礎。(xxxii)

 

佳句

    既定概念所帶來的自如感很容易成為怠於思索的遁詞。如果思想確實具有重大的啟廸,那麼,重要的任務不是窮究它們的根源,而是進一步對這些思想加以磨礪,展示它廣泛的用途,哪怕所採用的概念框架截然不同於原先孕育它們的那種。(xxxiii)

 

結構化──從個人談起

行動者在行事時有能力理解自身所為,在社會活動的具體情境中,人類的反思能力始終貫穿其中,但這種反思性只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於話語層次,大抵止於實踐意識(practical consciousness)實踐意識指的是行動者在社會生活的具體情境中,無需明言就知道如何「進行」的那些意識。慣例(routine)(依習慣而為的任何事情)是日常社會活動的一項基本要素。「日常」這個詞所涵括的,是社會生活經由時空延展時所具有的例行化特徵。慣例主要體現在實踐意識的層次上,將有待引發的無意識成分和行動者表現出的對行動的反思性監控(reflexive monitoring of action)分隔開來。(xxxiv)

人們在日常社會接觸中,存在一種對身體的定位過程(positioning)。身體根據直接與他人的共同在場的相關聯的背景來加以定位。任何一個個體都既定位於日常生活流中,又定位於他整個生存時段即壽命中,同時還定位於「制度性時間」的綿延,即社會制度「超個人」的結構化過程中。最後一點,每個人都以「多重」方式定位於由各種特定社會身份所賦予的社會關係之中,這是社會角色概念主要適用的範圍。(xxxv-xxxvi)

區域化(regionalization)在社會理論中,我們可以聯繫不同的場所來有效地考察社會互動的情境定位特徵。所謂場所,是指活動的場景(setting)。一般而言,時空的「固定性」(fixity)也就意味著社會的固定性,日常生活物理環境實質上的「既定」特徵與慣例彼此交織,深切地影響著制度再生產的特徵。在區域化裡,某些類型的活動與人是被「封閉」(enclosure)起來的,另一些則是「暴露」(disclosure)的,所以說區域化在心理和社會層面上也都有著很強的影響。我們最好是重新理解「宏觀」與「微觀」之間的對立,通過關注共同在場情境下的互動如何在結構上融入具有廣泛時空延伸的系統,即關注共同在場情境下的互動系統是如何在大規模的時空範圍中伸展開來,來考察所謂「微觀」與「宏觀」之間的關係問題。對區域化的強調會有助於我們認識到,社會系統中的「系統性」程度可能有著非常大的差異,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也很難輕易地指明所謂的那些「社會」的界限。功能論與自然主義認為社會是明確限定的實體,而社會系統是內在高度整合的統一體的看法,是不符真實的。(xxxvi-xxxviii)

「結構性原則」指的是各個社會或社會總體(societal totalities)在結構上的一般特性。正是透過結構性原則的概念,可以最有效地挖掘矛盾(contradiction)這一概念對社會分析的價值,而作者將於歷史中考察這些概念。(xxxix)我們也必須避免將「歷史」等同於社會變遷。「歷史性」指的是置身於始終面臨變遷的社會中的一種特定感覺。一味苦求某種社會變遷理論是沒有結果的,而認為社會科學可以揭示人的行動的普遍法則也是邏輯謬誤的,因為人類對他們自己的「歷史」所抱持的理解與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歷史的內涵與改變歷史的力量。紀登斯提出了「情節片斷」(episode)與「世界時間」(world time)兩個概念來談社會變遷。(xxxix-xli)

結論化理論如果要和經驗研究掛鉤,關鍵在於如何看待研究者已經置身於他的研究「主題」這一事實的邏輯意涵;在於如何闡發行動者與結構這類核心觀念的實質蘊涵。首先,社會行動者自身極有可能十分關注許多話語現象中的潛在意義,但社會研究卻輕易忽略了這些潛在的意義;第二,我們必須在經驗研究工作中融入對實踐意識的考察,無意識範疇之下匯集了完全不同的另一些問題,這就必然要求我們在追問時,採用完全不同於描述性社會研究的手段。(xlii)

功能論強調行動的非意圖後果,但是用其他的方式,也可以分析與之相同的社會規律再生產;而非意圖行動必須先把握何握意圖行動,而這更要求了我們對能動性的認識(xliii)

 

結構

結構化理論中的「結構」,指的是社會再生產過程裡反覆涉及到的規則與資源;我們說社會系統制度化具有結構性特徵,就是指各種關係已經在時空向度上穩定下來。我們可以抽象地把「結構」概念理解為規則的兩種性質,即規範性要素(normative elements)與表意性符碼(codes of signigication) 。而資源也具有兩種類型:權威性資源(authoritative resources)和配置性資源(allocative resources)。以下兩點對於開展具體的研究工作尤其有用:一是考察作為結構性關係之「轉換關鍵」(transformation points)的各種實踐是如何在日常慣例中相互交織在一起;二是考察制化實踐將社會整合與系統整合聯繫起來的方式。(xliii)

社會科學的反思──介入與變易

社會科學中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有什麼普遍法則,這裡最主要的原因並不在於經驗核對總和證明的方法不甚充分,而是因為行動者關於自身行動背景所擁有的知識(或信念)而言,在有關人的社會行為的概括過程中,牽涉到的因果條件本質上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社會科學與自己的活動構成了社會科學研究主題人之間,存在著交互解釋的作用,即「雙重詮釋(double grmeneutic)。我們無法將社會科學的理論和結論與它們所探討的意義及行動世界截然分開;另一方面,普通行動者(lay actors)也是社會理論家,他們的理論參與構成了作為職業社會觀察者或社會科學家的研究物件的活動和制度。(xliv)

有關社會過程的思考(理論及對它們的見解)持續不斷地介入、脫離、再介入它們所描述的事件世界,這正是問題的關鍵。社會科學中最為出色、最吸引人的觀念,一是參與醞釀孕育它們的輿論氣候和社會過程,二是不同程度地與人們用來推動構成這些社會過程的理論融合在一起,三是從而不太可能與普通行動者的某些思考結論截然分開,在這些經過思考得出的結論裡,普通行動者可以在話語層次上明確闡述甚至改進人們用來構成社會過程的理論。社會生活是變動不居的,當有魅力或有實踐潛力的理論、假設與結論被應用於社會生活時,可以檢驗它們的原初根據已經發生了某種變化。但仍有些社會理論,在孕育它們的背景條件已經消逝之後,仍然能夠保持自身的青春活力,這正是因為它們參與與構成了我們今天所置身的世界、它們是對社會實在的的反映,與此同時,這些理論實際既促進了這種社會實在的構成,又與我們注目的社會世界保持著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xlv-xlii)

 

 


angodso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